Page 79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79

2024 年 4 月 第 48 卷 第 4 期                                                                     原创成果

              一的方法,也是借力使力的技击要求。                                   慢体劲并蕴劲灵而至招法与劲法快用”的过程需要慢

                  借力使力体现的是太极拳的巧妙之用,也是太极                           体,但不能一味地慢。如郑伯英所练赵堡太极拳为大
              拳“耍拳”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技击实践论要                             架,动作开展幅度大,工架低,但他一套拳                  1~2 min 就
              义。借力、使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对方用力越大、越                            可完成一遍(普遍则为           5~6 min),并且能坚持每天行
              急,被借的力则越足,还施彼身的力越强,借力也并非                            拳百余遍,功夫无间         [2]17 。太极拳慢的是慢体劲而至化
              一定使力,顺遂即可,借力可使力但不使蛮力。借力必                            用的过程,到劲法熟练则须快练。因而,慢实际首在
              先自己具引动、拨动对方之力,而非自身完全无力。使                            学,即学不能图快,要规范动作,若快则无法掌握太极
              力需在运动中借力而使,才能体现出太极拳“以巧制                             拳内涵。同时,慢练是细练的过程,是体认招法与劲法
              彼”的技击原则,凸显出“以小力胜大力”的技击特                             的过程,此慢是为了劲的运化以达气劲相随、运转全身
              性。借力使力的能力获得与境界生成需要在“耍拳”                             而获劲整,不能图快。最重要的是,慢是为了快用,因

              实践中体认,才能精准把握时机,随机就势。实质上,                            为慢易于体察劲法之变化,是听劲与应变的训练方式,
              借力使力是太极拳随曲就伸等化发技法的体现,也是                             可实现劲的灵觉化,需要慢体才会有快用,如郑伯英所
              刚柔劲法的化用之法。它作为太极拳“耍拳”的技击                             言,“习拳丝丝入扣,用时方能于得机得势处闪电穿
              论思想及实践要义表现在             3 个方面:①在拳架运行中,              针”  [2]152 。质言之,劲的柔化训练需要慢,即慢练、慢体
              若能明借力则升降起落自有弹力,这也是太极拳其劲                             而使从一处、一时之柔到处处、时时之柔,这需要慢
              在足,似簧机受压而自然悠扬的玄机;②在推手中,若                            慢、悉心体认,而到用时还需快练才会有刚发快至,如
              始终只言刚柔则反而无处寻找,会出现过柔与易用刚                             有“闪电穿针”之感。
              的缪误,这也会使推手者失去“耍”的兴趣,而若意识                                在太极拳“耍拳”中,以慢体招、以慢体劲是实现
              上有借力使力,则会处处留心化与借,如此推手者才会                            “用”的重要途径。慢是感受、体悟、默会劲法的过程,
              趣味横生;③在推手与散手中,对方身动或意动在太极                            达到实际的用则须有快练、快体、快用。太极拳的慢
              拳中都是重心的偏离,也是可借的原因,借力从“空                             与快也是相对体与用而言的:①我之快慢是随彼动而

              点”“虚位”使力击出,这是太极拳劲法内变、螺旋传动                           应的,如“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极拳论》),这
              的机理,需要技与劲的合一,以及借力与使力的节律把                            里的慢体是为了快应,是随与化的习练方法,即有随则
              握与技术连贯。                                             听劲与化劲在先,在感知与应对对方的快慢中能快于
               3.2 以慢体快与体用兼备的功夫论                                  彼;②我“后发”之慢是慢中有快,体现并训练于何处

                  太极拳的“耍拳”功夫依赖太极拳“慢”的修炼,需                         挨何处击、何处便捷(近与空)何处击,此中,以逆来顺
              要有快慢结合之“耍”,核心要义在于“以慢体快”。                            受领偏或化空对方为前提,则可化背为顺,同时借力使
              《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言,太极拳“由起至止,须慢                           力、就近发力既便捷又快于彼             [27] ,这正是太极拳慢实则
              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                           快的原因,也正如《太极拳论》所言,“本是舍己从人,
              能灵到十分火候,斯低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多误舍近求远”        [2]490 。在快慢的体用上,太极推手之
              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18]281 。陈鑫   “耍”中的彼此“喂劲”“切磋”就是方法。有学者                    [28]  指
              所强调的太极拳之慢是内蕴劲灵、慢体快用的过程,因                            出,能在“明师处听两手劲则美不胜收”,而“喂劲”既
              而在学练上要“慢”。但是,此“慢”并非一味求慢,而                           是师父的身教之法也是“耍”中体认太极劲的重要方
              需要“先慢后快,快而复慢”的“耍拳”研习,即“第一                           法,在实践中,师父会以身示范让学生摸劲、感受劲,然
              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                           后在“喂招、喂劲”中强化体认太极招法与劲,师兄弟

              错乱;第三步,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                           间更需这样“耍”的劲法探求,如此才能有太极拳之用
              为刚柔相济”      [18]282 。“先慢后快,快而复慢”的“慢”指               的那“一瞬间”。太极拳的快需要慢体劲,慢而精微,
              长期拳法习练中柔及刚来并韧刚的刚柔相济功夫上身                             熟而能快,快而能借,借而能捷,捷而复体,体而复用,
              过程,即“耍拳”是太极刚柔劲法的实现过程,需要“慢                           劲法灵便,可自然而然。体用兼备具体在太极拳“耍
              地、细致地”体味松柔、分化阴阳、运化劲法才会柔及                            拳”的形式上,拳架为体的部分,而推手、散手是用的
              刚至,才会有用时的刚柔互济、自然而然之快。此“以                            部分;具体在内容上,则需要先招后劲,渐至招劲合一,

                                                                                                                75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