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83
2024 年 4 月 第 48 卷 第 4 期 原创成果
拳圣” [2]204 。孙禄堂等太极宗师也均德艺双馨,道术相
参,超验自然并传道授艺,具太极拳“耍拳”之修应有 作者贡献声明:
李全海:设计论文框架,收集资料,撰写、修改与校对
的美的人格。有学者 [38] 认为,这种美的人格有美的境
论文;
界,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体现着
金玉柱:提出论文主题,修改论文框架,指导修改与
对现实美好的求向。这实际上也是《耍拳论》取老庄无
审核论文。
为之论,需身心放下而可成太极之境,精神入道自由的
用意所指。这种自在自为性意境烘托人性,引领人走
向身心美好,实现人生境界。太极拳“耍拳”虽然听起
来“不严肃”“不认真”,运动形式也趋于“游戏化”,但
其是将人由无味、无为之“玩”渡向认真、有为、有意
义之“耍”,并走向更好、更美的超验之我的度化过 参考文献
程 [39] ,有人本位与人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关怀,有自在自
为性的人性关怀。 [ 1 ] 贡 华 南 . 说 “ 玩 ” : 从 儒 家 的 视 角 看 [J]. 哲 学 动 态 ,
2018(6):37-42
5 结束语
[ 2 ] 王英杰. 赵堡太极拳诠述[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耍拳”有体育生活化的生命学意义,也是生活世 2022
[ 3 ] 郑瑞,谭大江.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M]. 北京:人民体育
界“平常是道”的哲学话语表达,既有“日用即道”见精
出版社,2000
神、“功夫所成”见自在的文化象征性,同时也是功在 [ 4 ] 和有禄. 和式太极拳谱[M]. 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日常须勤行与精修而乐自在其中的“生活世界哲学” 2005:254-256
所指。它以“耍的哲学”体现着游戏的本真涵义,也以 [ 5 ] 吴自牧. 梦粱录[M]. 周游,译注.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
“耍的特性”体现着游戏的文化意义,即“耍拳”这种可 社集团,2018:353
[ 6 ] 王季思. 全元戏曲:第7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自娱自乐”也可“娱他”的文化生活方式 [40] 构建起一
1999:185
个其乐融融的娱乐性文化空间,也丰富了人的精神文 [ 7 ] 方汝浩. 禅真逸史[M]. 高学安,佘德余,校点. 杭州:浙江
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耍拳”很好地诠释了“文化 古籍出版社,1998:194
是以游戏的方式产生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游戏着 [ 8 ] 毛晋. 六十种曲:二[M]. 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26
[ 9 ]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 长沙:岳麓书院,2004:797
的” [41] 。太极拳“耍拳”既有“耍”的生活尘烟与乐趣,
[10] 陕西省文化厅. 红拳[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而更有“耍”的精神理念与境界追求。不离太极拳拳
2014:280-282
架—推手—散手的体系化之“耍”与招—法—劲的研 [11] 赖功欧. 马祖道一 “平常心是道” 的禅道理念[J]. 中国哲
习是“耍拳”的根基,在“耍”上求“松静”、找“空灵”、 学史,2002(4):79-84
练“技法”、成“劲道”、达“境界”是“耍拳”的过程趣 [12] 姜飞,王勇,罗应景,等. 中华武术 “打、育、玩” 一体化
的演进规律与发展策略[J]. 体育学刊,2022,29(4):92-97
味也是功夫线条,这既是耍拳“耍得好与妙”的游戏精
[13] 闫守轩. 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J]. 教育理论
神,也是“耍出太极拳水平与境界”的旨要。对于“耍 与实践,2002,22(5):53-55
拳”者而言,把握“耍拳”认识论与实践论要义,放下身 [14] 李杰凯. 游戏及体育游戏原理探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
心,融入“耍拳”,人拳交感,相互授受,自在真为,则能 报,1999,33(1):31-35
[15] 何善蒙,易楚越. “玩”的哲学:考察中国哲学的一种新视
获得太极功夫,并可渐至超验自然。太极拳“耍拳”是
角[J]. 江海学刊,2022(4):58-66
理法自然、技理相合的体育生活化、游戏功夫化、人文
[16] 金玉柱,张再林,王岗. 对 “拳之味” 的文化寻绎[J]. 体育
境界化过程,此过程将太极文化具身化,使以柔克刚的 学刊,2017,24(3):24-29
技击技能得以实现,性命双修的意义得以显现,其游戏 [17] 赫伊津哈. 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M]. 何道
性及人文深意引导人走向往复循环的生命实践,无形 宽,译.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18] 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全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中成就身体与文化修行,极具生命治疗学与人文化成
社,1988
意义,可为人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也可由 [19] 胡浩,赵倩,金玉柱. 太极拳习练中“静”的身体哲学论
“耍”而践行太极之道。 绎[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5):590-596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