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75

2024 年 4 月 第 48 卷 第 4 期                                                                     原创成果

                        [6]
              跌打耍拳” 的记说。明代“耍拳”可见于小说、戏曲,                           及动作的有序展开,而“玩棒”只是玩弄几下,没有具
                            [7]
              如:《禅真逸史》 中有“终日和阿丑耍拳舞棒,踢飞脚,                          体动作与内容或者一开始就意味着无趣的结束。即便
              跳四平”的描述;《千金记》中有“耍拳”的拳目,如“你                          是能或会“耍棒”者,若停留在“玩”的志趣上,意志就
              晓得什么?小人晓得耍拳。也罢,去耍拳。这是什么                             会被“玩”所支配,“玩”也就只能是玩,虽然此中就玩
                              [8]
              拳?这是猴狲拳” 。从文献看,“耍”与小说、戏曲融                           者来说身心是一致的,但是仅停留在表层;若是“耍”,
              合,以“耍拳”呈现跌打及拳棍等内容,越来越具象化、                           则需要耍开、耍起来、耍进去,按照规则来“耍”,如此
              具体化,逐渐成为一种市井生活化的文化现象与样态,                            “耍”的内容才能有序展开。因而“耍”以游戏为旨,体
              如《红楼梦》中有“醒时便在园里耍刀弄棒”                    [9]  的“耍    现的是“怎样玩”的文化,有“怎样玩得好”即“耍得
              拳”生活化记述。可见“耍拳”作为习武者的生活方式                            好”的意向性。对会“耍拳”者去“耍拳”而言,“耍”的
              由来已久。                                               目标明确,拳的内容会随着“耍”展开,并在“耍”中获

                  “耍拳”是日常化的功夫体现,如陕西红拳中对耍                          得拳的意义以及“耍拳”的乐趣。对不会“耍拳”者去
              得好、拳艺高者有“耍红了”的称赞                [10] 。“耍拳”也是        “耍拳”而言,首先须自愿,自愿意味着受游戏规则约
              一种文化习俗,是习练者交往、交流以及检验武艺与增                            束,其次须遵从“耍拳”的内在规定,如太极拳以意带
              进情感的方式,如在陕西、甘肃等地方言中,至今仍将                            形才能运化拳法,不丢不顶才能进行推手,如此才能融
              打拳、练拳称为“耍拳”。同样,太极拳“耍拳”也是日                           入太极拳“耍拳”,并能耍得起来、耍得进去,才能在
              常化的功夫体现,并有内蕴化的特点,即需要在打练结                            “耍”中渐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情感、体悟,并获
              合的“耍”中实现以柔克刚而成身心自然之道。内蕴                             得技艺的提升。
              化的太极拳“耍拳”无论在技理还是技法上都体现着                                 “耍”以游戏为旨展开,有“怎样玩”以及“怎样玩
              “耍”的特性与自然性意向。它以“耍”的游戏生活化                            得好”的志趣,有情感指令和轻松、愉快的意志指向
              方式融入习练者的日常,既体现太极拳日常之“耍”,                            性。“耍拳”也是如此,有“耍拳耍得好”并能“耍出技
              有轻松、愉快的意蕴,也体现太极拳自然为道的生活哲                            术水平”和“耍出情感温度”的意味与意义。“耍拳”

              学内涵,即“功夫在日常”“日用即为道”。作为一种文                           游戏般展开,有其内在规定性、目的性和统一性。内在
              化现象,太极拳“耍拳”是体育、技艺生活化的方式。                            规定性以游戏性为宗旨,体现了“耍拳”是一种主体性
              作为一种文化样态,“耍”以及“耍拳”具有人的天性以                           活动,表现为“耍拳”的自然性、自愿性、娱乐性、意向
              及自在性的实践要义,体现人身心一体的本体之真,有                            性和规则性     [13-14] 。太极拳“耍拳”的目的性在于通达自
                                      [11]
              任心自然、平常心是道之理 。在“打、育、玩”一体化                           然,即它起于“耍拳”的形式,内成于运化,最终归于自
              视角下    [12] ,“耍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的体育生活                     然。太极拳“耍拳”的展开以人与拳之间的无隔阂为
              化,其本身就有“中正平圆、轻灵柔活、合顺自然”的内                           前提,有隔阂就耍不起来,更耍不进去。所以,“耍拳”
              外统一性,蕴含着育人之道、处世之理,具有人文化成                            者要对所“耍”的对象充满敬意,如此才能寻找到其中

              之深意。从文化现象学看,将“耍拳”视为拳修之                              的乐趣与意义。但若仅注重“耍拳”的形式,忽视其内
              “法”,亦即“理”“道”,则功夫及功夫意义就在“耍                           在规定性、目的性和统一性,就会流于表面,而疏离
              拳”日常之中,即在日常的“耍”中体悟拳理、拳法、拳                           “耍拳”的真实意味。作为一种交往方式,“耍拳”离不
              道,进而达到技道双修。                                         开个人的兴趣、爱好,但总指向彼此成就。若偏离了彼
               1.2 “耍”与“耍拳”的文化特性                                  此成就,“耍拳”就会失去实质,沦为形式。太极拳“耍
                  为什么是“耍拳”而非“玩拳”?“玩”本义是以手                         拳”的实质就是玩耍,是人的功夫化与人文化过程,有

              弄玉,可以无目的、无意志指向性、不被规则化;而                             于无形之中塑人的化育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敉平身
              “耍”受意志支配,并有轻松、愉快之旨,“耍”以及“耍                          心、消除彼此位分、拉近人我距离的文化活动,更是一
              什么”“如何耍”“到哪耍”等具有事先的游戏约定                             种独特的身体修行,具有生命治疗学意义。
              性。“耍”的游戏开始就意味着具有方法、规则等,                              1.3 太极拳“耍拳”的自然意向
              “耍”的内容会随之而有,“耍”的目标性也会渐生与明                               《耍拳论》开宗明义指出,太极拳“耍拳”取法老庄
              确。比如“耍棒”,当说出“耍棒”时就意味着有动作以                           自然之道、易学阴阳之理、以弱胜强之法与无为而为

                                                                                                                71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