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72

尹永佩, 连亚菲, 刘福根, 等. 以影释武:李小龙武道哲学的身体叙事及时代价值


                                                                    学报,2020,40(3):36-42
           作者贡献声明:                                            [18]   马国兴. 古拳论阐释续编[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尹永佩:设计论文框架,撰写、修改论文;                                      社,2004:148
           连亚菲、刘福根:搜集资料,修改论文;                                 [19]   陈辉. 徐皓峰:武侠片的创作需契合时代脉搏[J]. 检察风
           姜传银:提出论文选题,指导修改论文。                                       云,2021(7):4-5
                                                              [20]   李小龙. 从传统空手道中解放出来[EB/OL].[2023-04-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a5e7401000738.html
                                                              [21]   福柯. 规训与惩罚[M]. 刘北成,杨远婴,译. 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75
                                                              [22]   铃木忠志. 文化就是身体[M]. 李集庆,译. 上海:上海文
           参考文献                                                     艺出版社,2017:86
                                                              [23]   里特. 武士之心:李小龙的人生哲学[M]. 胡燕娟,译.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56
          [  1  ]   刘莉. 《李小龙传奇》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探究[J].
                                                              [24]   金玉柱,王岗,张再林. 中国武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
                电影文学,2010(3):114-115
                                                                    基于身体哲学的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
          [  2  ]   钟海明,马若愚. 中华武道概论[M].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
                                                                    40(4):127-132,145
                出版社,2009:125
          [  3  ]   李帼忠,徐骏峰. 高术莫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5]   戴国斌. 中国武术的文化生产[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14:176                                            社,2015:155
          [  4  ]   李小龙. 功夫之道:李小龙中国武术之道研究[M]. 温戈,             [26]   布莱恩特,斯托克斯蒂尔. 科比24[M]. 于嘉,译. 北京:
                杨娟,译. 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169                           中信出版社,2010:52
          [  5  ]   楼宇烈.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 北京:中华书局,               [27]   马秀杰,姜传银,BOWMAN P. 李小龙的文化遗产:第四
                2016:10                                             届国际武术论坛(英国卡迪夫大学)学术综述[J]. 体育与
          [  6  ]   张道鑫,沙艳文,王岗. 中国武术“道” 之诠释[J]. 体育科                 科学,2018,39(5):13-18
                学,2018,38(6):84-90                            [28]   薛峰. 中国武侠电影的古典修辞与诗学内涵[J]. 北京电
          [  7  ]   李小龙. 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M]. 李倩,译.                   影学院学报,2022(6):42-51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24                            [29]   陈嘉美. 身体叙事学视域下的章明电影[J]. 成都理工大
          [  8  ]   徐才. 武术学概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93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4):90-94
          [  9  ]   张岱年,程宜山. 中国文化精神[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30]   卢 蓉 .  李 小 龙 “ 传 奇 叙 事 ”   的 建 构 [J].  当 代 电 影 ,
                社,2015:217                                          2009(1):65-68
          [10]   刘力红. 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M]. 4版.                [31]   王子钦. 朴赞郁电影的身体叙事研究[D]. 扬州:扬州大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                                学,2022:6
          [11]   金玉柱,张再林,王岗. 对“拳之味”的文化寻绎[J]. 体育               [32]   刘金波,李静雅,刘仕元. 李小龙武侠电影的表演意境[J].
                学刊,2017,24(3):24-29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2):34-37
          [12]   金玉柱,崔如杰,陈保学. 李小龙“志气、骨气、底气” 的                 [33]   安汝杰. 时间的审美境域:武术禅修的美感体验[J]. 河南
                武术精神意涵论绎[J]. 体育与科学,2023,44(4):67-75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4):28-32
          [13]   布迪厄. 实践感[M]. 蒋梓骅,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34]   戴国斌. 不同历史时期武术影视明星发展特征研究:以李
                2003:113                                            小龙、成龙、李连杰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14]   闫宁. 论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之影响[J].                        34(6):37-40,53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68-71              [35]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M]. 姜志辉,译. 北京:商务印书
          [15]   常玉倩. 解构与重构:以身体为媒介的《哪吒之魔童降                          馆,2001:200
                世》[J]. 声屏世界,2022(15):23-25                    [36]   张银行,刘轶,杜舒书,等. 明清思想与中国武术发展及启
          [16]   程安霞. 民间仪式中的身体叙事及其功能探究:以大理白                         示研究:基于“向实”的线索[J]. 体育科学,2019,39(11):
                族“绕三灵” 仪式为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6-39
                科学版),2016,43(4):144-149                       [37]   郭玉成,李守培,刘韬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武
          [17]   王振军. 柳位高跷的符号叙事学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                       术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体育科学,2021,41(7):13-23

           68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