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65

2024 年 4 月 第 48 卷 第 4 期                                                                     原创成果

              术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武术文化传播                             和集体记忆的构建。

              遭遇“文化传播折扣”。电影以视觉语言取代文字语                                 在“以身演事”的身体场域中表达武学思想,无形
              言,以图像、声音传达意义,在武术文化玄妙的武学精                            中增加了武学传承的仪式感,更有利于对武术习练者
              理传达上,武侠电影充分调动图像媒介的优势,将虚无                            内心的启发和武学理念的强化。与其他运动项目不
              缥缈的玄学思维表述落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之                               同,中国武术更加注重文化素养和自我觉悟,从来人之
              “器”上。电影媒介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运动影像,能够                            为学,文武难得两全,有武而不文者,绝艺终成绝响,而
              对过往的场景进行真实记录和身体呈现,有效避免了                             文不称武者,著述多涉虚玄            [18] 。文与武相辅相成,文武
              口耳相传造成的真意流失和对古籍内涵的误解。以身                             互证才能体用合一、术道融通,李小龙是为数不多集文
              体为媒介进行叙事,可以使观众通过角色肢体与感官                             武于一身的武学精英。徐浩峰在采访中曾说:“在白人

              的形态变化,体验文本时空情境下的生活方式、社会关                            世界中,李小龙与凯鲁亚克、嬉皮士是一个系列的,他
              系以及身处其中的角色的自我塑造轨迹                  [15] 。李小龙就       讲觉悟,整整影响了一代青年人。”               [19]
              是利用了电影媒介的特殊视听功能来传达自己的武学                                 精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李小龙深知个人的顿悟在中
              思想,以身体为叙事语言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国武术学习中的重要性,师父的作用在于适时点拨和
              武道哲学长期留存在光影世界里。                                     启发,而切身体悟的过程只能自己去走,没有人能够替
                  程安霞    [16]  根据仪式的叙事语力和功能把身体叙                   代。用李小龙自己的话解释就是:“我只能告诉你不能
              事学分为以身演事、以身行事、以身成事                     3 个层次。       做什么,而不能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因为这样会阻碍你
              “以身演事”的前提是“身”,重点是“演”,旨归是                            进入武术的特殊境界。”           [20]
              “事”  [17] 。李小龙在电影中以符号化的身体操演阐释                           李小龙以电影为媒介,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揭示

              自己的武学思想,营造师徒对话的场景进行武学理念                             背后深刻的武学哲理。李小龙希望能制作出多层面的
              的叙述与传承,“以身演事”的一问一答模式更加契合                            电影—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只看表面,或者看
              中国武术在面对“特殊境地”时采用的启发式教学                              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李小龙在电影中尽可能地展示自
              理念。                                                 己对中国武学的理解和感悟,而观众能否理解和理解
                  电影《龙争虎斗》开篇的师徒对话是李小龙武学理                          多少关键还要看个人领悟能力和文化积淀,剧情中蕴
              念的缩影。师父首先肯定了李小龙的功夫已超越有形                             含着深刻的哲理,以至于每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进入化境,意在表达中国功夫包括“有形”和“无形”两                           这也是李小龙电影让人回味无穷的关键所在。
              种境界,明确了中国武学的进阶体系和终极目标。紧                              2.2 以身行事:以“武道的身体”践行哲学内涵

              接着师父要求马上回答面对敌人时的感觉,意在暗示                                 福柯  [21]  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认为,身体不仅是
              中国武术的“特殊境地”是不容思议的,这种直指人心                            作为个体存在的肉体之躯,也是被社会文化建构的精
              的追问方式更容易契入“不垢不净”的灵魂世界,是对                            神灵魂。铃木忠志          [22]  则更直接地指出,文化就是身
              中国禅宗“当头棒喝”顿悟方式的直接引用。李小龙                             体,身体与地面的有意识沟通是打开所有身体机能意
              “我眼里没有敌人”的回答更是暗含中国武术对西方                             识的起点和入口。李小龙就是践行“文化就是身体”
              二元对立理论的超越,符号化的“我”则是消解了对                             这一理论的先驱,他用身体语言叙说并解读中国武术
              “我”之身体的执着,吻合《道德经》所倡导“及吾无身,                          精微深奥的文化义理。
              吾有何患”中“无我”境界的描述。李小龙把格斗游戏                                当李小龙受到对手挑衅和威胁时,给人以“呆若木
              化的观点更是淡化了敌我之间的矛盾立场,从而把中                             鸡”之感,这是对“不动心”状态的身体哲学阐释。一
              国武术从“格斗之术”的工具理性转向“渡人之舟”的                            旦时机出现,伴以“理智的疯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价值理性。在情景对话中,李小龙以“他者”身份和真                            势摧毁对方的心理防线。约翰·里特                [23]  曾说:“当李小
              实身体的“在场”完成了对武学理念的艺术化处理和                             龙被多名进攻者包围的时候,他会有一种平静的、超然
              间接化表达,这种采用“艺术的身体”进行叙事的方                             的意识,这种好似无足轻重的、不明确的意识就是道的
              式,能够给观众以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更容易激发观                            延伸,这种意识无法被教授,必须靠个人来领悟。”
              影者的求知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武学思想的熏染                                 李小龙在电影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蹑手蹑脚

                                                                                                                61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