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62

尹永佩,连亚菲,刘福根,等.以影释武:李小龙武道哲学的身体叙事及时代价值[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4):58-69
               2024年4月15日出版

              原创成果



           以影释武:李小龙武道哲学的身体叙事及时代价值



                                    1
                           2
           尹永佩 ,连亚菲 ,刘福根 ,姜传银                3
                  1
           (1. 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 沈阳体育学院 武术与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3. 上海体育大学 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李小龙“以影释武”的身体叙事和时代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无法无执、动静
                  中和、无我无限是李小龙武道哲学的核心内涵;李小龙电影以身体为叙事语言和媒介,分别从“以身演事、以身
                  行事、以身成事”3       个层面,完成了对“艺术的身体”、“武道的身体”和“哲学的身体”的身体叙事和文化建构;
                  李小龙尚武求真的武学理念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对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和唤醒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有
                  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阐发李小龙现象的文化内涵,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力
                  量”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以影释武;李小龙;武道哲学;身体叙事;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24)04-0058-12      DOI:10.16099/j.sus.2023.05.14.0003




               纵览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标志性的精英人士不                           例,更是国际交流和文化输出的典型代表。在重塑中
           胜枚举,然而,在各领风骚数百年之后皆湮没于历史红                            国武术话语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
           尘之中,散见于史料的武学典故也因局限于相对狭窄                             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李小龙武道哲学的思
           的领域而影响有限。唯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想智慧和时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20 世纪的英雄与偶像”的时代精英—李小龙,不仅
                                                                1 李小龙武道哲学的内涵阐释
           在武术界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而且在影视、哲学、文化

           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强劲而持久的国际影响力。                                 1.1 武以求真:无法无执的无为之道
               李小龙能够在短暂的生命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中华之道的修养是切身的实际体验,需要在不断
           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如果仅从                             的实践中逐渐加深对生命、自然的理解,达到“至善”
           武学造诣和武学成就来看,李小龙或许不足以与其他                             的目标,而修武道,修的就是真心 。中国武术界自古
                                                                                            [2]
           同样推动武术变革、开宗立派的武术家们相提并论,但                            就有“千招会不如一招精”的说法,这一理念引领无数
           是李小龙以电影为媒介传递武学理念、传播中国功                              习武者执着于追求“独门绝技”或“拿手兵器”,江湖上
           夫、弘扬中国文化,并把复杂的武学思想和隐晦的哲学                            以“刀客”“剑仙”“枪王”等名号自封的武术家比比皆
           内涵以身体叙事的方式进行直观呈现,可谓独树一帜。                            是。严格来讲,这种偏执一门的做法偏离了中国武学
               对李小龙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文化符号式人                           “万法归真”的大一统思想。
           物,无论是出于弘扬传统文化,还是致力于中外文化交                                李小龙认为,这是一种“非智的行为”,真理在所

                                                        [1]
           流,甚或是寻找个人励志的精神榜样,都值得研究 。                            有固定模式之外,功夫高手没有固定的形式或属于自
           “李小龙现象”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碰撞博弈的成功案                             己的独特技巧,而是根据对手的情况做出本能的反


           收稿日期:2023-05-14;修回日期:2024-02-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TY109);江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GJJ2200352)
           第一作者简介:尹永佩(ORCID:0000-0003-4093-3502),男,河南南阳人,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教育,
                     E-mail:yinyongpei@zjjy.com.cn
           通信作者简介:姜传银(ORCID:0000-0002-3970-5011),男,安徽寿县人,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教育与训练,
                     E-mail:jcy@sus.edu.cn

           58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