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83

第 9 期                刘 豪,等:简支梁桥走行车桥系统的实时混合试验稳定性预测方法                                        2013

              v 沿 桥 梁 方 向 水 平 匀 速 移 动 , L   为 桥 梁 计 算 长 度 ,     以及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的车辆复杂动力模
              δ 为  Dirac 函数。桥梁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21] :        型 [24] 。对于上述车辆模型均可使用动力平衡方程来
                                     4
                  2
                 ∂ u(x,t)  ∂u(x,t)  ∂ u(x,t)                    描述车辆的运动状态。以图              3  的四分之一车模型为
               m        +c      + EI       = δ(x−vt)P(t) (1)
                   ∂t 2     ∂t        ∂x 4                      例,其中    m c 为车体质量,m b 为转向架质量,m w 为轮
              式中,m   为桥梁的单位长度质量;EI 为桥梁的抗弯刚
                                                                对 质 量, k c 为 二 系 悬 挂 刚 度 , k b 为 一 系 悬 挂 刚 度 ,
              度;c 为桥梁的阻尼系数。结合              Dirac 函数的特性和
                                                                c c 为 二 系 悬 挂 阻 尼 , c b 为 一 系 悬 挂 阻 尼 ; x c 、 x b 和
              振型分解法,可以由式          (1) 得到桥梁的模态坐标动力
                                                                x w 分别表示车辆相对坐标系中的车体、转向架和轮
              平衡方程为:
                                                                对相对各初始平衡位置的竖向位移,动力平衡方程为:
                     M q ¨ q(t)+C q ˙ q(t)+ K q q(t) = ϕ(vt)P(t)  (2)
                                                                     M v ¨ x v (t)+C v ˙ x v (t)+ K v x v (t) = −M v I v ¨x g (t)  (5)
              其中,各矩阵的表达式为:
                                                                式中,   ¨ x g 为车辆受到的轨道加速度激励;M v 、C v 和
                        ( πx  ) 
                     sin                                      K v 为 四 分 之 一 车 模 型 的 质 量 、 阻 尼 和 刚 度 矩 阵 ;
                    
                               
                    
                               
                              
                              
                        (  L ) 
                              
                         2πx  
                                                              x v 为车辆的位移向量;I v 为荷载位置矩阵,表达式
                              
                     sin      
                    
                               
                              
                          L   
               ϕ(x) =          ,                              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m b            c b +c c  −c c
                         nπx                                     M v =         ,C v =            ,
                              
                              
                     sin                                                0  m c         −c c  c c
                    
                               
                           L                                           [           ]     [   ]     [  ]
                    r  L                                                                          1
                         2
                    m  ϕ (x)dx    0      ···     0               K v =  k b +k c  −k c  , x v =  x b  , I v =  (6)
                     0  1                              
                                r                                                                 1
                                 L                                      −k c  k c        x c
                                   2                   
                       0      m   ϕ (x)dx        0     
                                                       
                                0  2                   
                                                        
                                                        ,
               M q =    .               .                        本文假定轮对和轨道均为刚体,两者始终保持
                        .                 .            
                                           .           
                        .                              
                                                       
                                                                       [25]
                                              r               密贴接触       ,忽略非线性轮轨相互作用,并且仅考虑
                                                L  2   
                        0          0          m   ϕ (x)dx
                                                0  n
                                                              轮轨的竖向相互作用力。因此轮对的位移                    x w 与底部
                      2ξ 1 ω 1  0  ···   0   
                                             
                                             
                                                              位移   x g 相同,然后可以计算得到车辆对轨道的反力:
                        0                0   
                             2ξ 2 ω 2        
                                             
                                             
                                              
                                             ,
                        .
               C q = M q           .         
                        .           .                                   F f (t) = −m w ¨x g (t)+c b v b (t)+k b x b (t)  (7)
                        .            .       
                                             
                                             
                                             
                                             
                         0     0        2ξ n ω n                式中,v b 为  x b 对时间的导数,即转向架相对于车轮的
                        2            
                       ω   0  ···  0                          速度。
                        1            
                           2         
                       0  ω        0  
                      
                           2         
               K q = M q  .   .                     (3)
                      
                       .       .      
                      
                       .        .     
                      
                                                                                 m c
                                     
                                    2  
                        0   0      ω n                                                            x c
              式 中, ϕ  为 简 支 梁 的 振 型 矩 阵 , 其 中 第   i 阶 振 型 为                    c c     k c
              sin(iπx/L);q  表示简支梁的模态响应向量,其上方的
                                                                                   m b
              点表示对时间的导数;M q 、C q 、K q 分别为简支梁的模                                                    x b
              态质量矩阵、模态阻尼矩阵和模态刚度矩阵;n                     表示                     c b     k b
                                                                                   m w
              取桥梁前     n  阶模态进行计算;ξ i 表示第        i 阶模态的阻
                                                                                                  x w
              尼比;ω i 表示第    i 阶模态的圆频率。
                                                                               图 3 四分之一车模型
                  由式  (2) 和振型叠加法可求解得到桥梁各位置
                                                                             Fig. 3 Quarter-train model
              处的动力响应       u(x,t)。而在实时混合试验中,桥梁数
              值子结构只需输出与车辆交界面处的竖向响应                      x I :
                                                                1.3    振动台
                              n ∑
                                [       ]
                 x I (t) = u(vt,t) =  q i ×ϕ i (vt) ,
                                                                    信号处理、伺服阀、液压动力元件等环节会导
                             i=1
                 ¨ x I (t) = ¨u(vt,t) =                         致振动台的实际加载结果             x g 与加载指令   x Inpu 之间存
                                                                                                       t
                                                                在一定的滞后。现有研究中常将该误差视为纯时滞
                                                    ]
                      n ∑[
                        ¨ q i ×ϕ i (vt)+2˙q i × ˙ ϕ i (vt)+q i × ¨ ϕ i+1 (vt)  (4)
                                                                误差  [14-16] 。唐贞云等  [18]  认为加载系统不仅存在滞后
                     i=1
              式中,q i 表示简支梁的第         i 阶模态响应;ϕ i 表示简支           误差,还存在着随输入频率变化的幅值误差,因此采
              梁的第    i 阶模态振型。                                   用传递函数描述振动台的幅值和相位误差。但是就

                                                                振动台内部特性而言,数据通讯、数值/模拟信号转
              1.2    车辆物理子结构
                                                                换等环节会导致时滞误差,而伺服阀、台面质量等
                  现有研究中有多种车辆模型,如移动质量块、四                         会导致振动台的动态误差,因此采用时滞和传递函
              分 之 一 车 模 型、 二 分 之 一 车 模 型     [22] 、 整 车 模 型  [23]  数的复合形式是一种合理的振动台建模方式                  [26]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