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78

2008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38 卷


                     3.0×10 −4                   ABAQUS             通过改变虚拟环境中的光源强度参数模拟不同
                     2.0×10 −4                   本文方法           光照强度的试验工况,在不同工况下,将本文方法与
                                                 3D-DIC
                     1.0×10 −4                                  3D-DIC  方法在   B  点处计算得到的应变值与有限元
                   E yy  / ε  −1.0×10 −4 0                      真值进行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可知  1.8%,说明  产生
                                                                                                   3D-DIC
                                                                的误差波动为
                                                                             11.5 %,本文方法仅为
                    −2.0×10 −4                                                                             3D-
                                                                DIC  对光强较为敏感,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鲁棒性。
                    −3.0×10 −4
                    −4.0×10 −4                                    表 2 不同光照强度下测试结果          RMSE  对比(单位:%)
                           0   0.5  1.0  1.5  2.0  2.5  3.0     Tab. 2 Comparison  of  RMSE  for  test  result  under  different
                                       Time / s

                                                                       light intensities(Unit:%)
                             图 10 B  点应变时程
                                                                               −2
                                                                    光照强度/(W·m )         3D-DIC      本文方法
                       Fig. 10 Strain time-history of point B
                                                                         0.5              14           3
              对于感兴趣点取位移平均,故视觉方法略小于有限元值。                                  1.5             2.5           1.8
                  由于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曲面数据是通过划分网                                    3              5.6           2.2
                                                                          5              10.5          3.6
              格节点生成的,并不是真正的曲面数据,因此仅通过
              比较   3D-DIC  和本文方法获得的形变图像的位移和
                                                                2.2    实验室桥梁形变试验
              应变来评价曲面测量结果。取              0.8 s 时桥梁振动的位
              移应变云图,如图        11、12  所示。根据式(23),如图        11    2.2.1    试验设计
              所示位移结果中        max(g)=38.57, min(g)=38.35,因此阈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在工程环境中的可用性,以
              值  E t =0.003。EAR  定义的位移和应变的测量误差分                 实验室户外的小型简支玻璃桥为研究对象,其桥面长
              别为   2.6%  和  4.7%,这一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测量位                 10 m,宽  1.6 m,基频为   4.0 Hz [19] 。试验过程中,双目采
              移/应变的有效性。此外,对比              3D-DIC  表明,该方法        集系统由两台同步工作的工业相机                 (MV-SUF1200M-
              测量的位移/应变具有较高的平滑性和空间分辨率。                           T) 组成,放置在距离结构          40 cm  的位置,两台摄像机
                                                                的光轴与基线夹角为           65°,提供   1200  万  (7360×4912)

                                                  Z / mm        像素的有效图像分辨率,对外侧工字梁的跨中区域
                                                z / pixel  38.57  进行图像数据采集,帧率为           30 fps;激光位移计     (HG-
                                                     38.55
                                                                C1100) 架设在桥梁跨中处,以相同的采样频率对跨
                                                     38.52
                                                x / pixel  38.50  中位置处的竖向位移进行采集;试验中应变采集仪
                                                     38.48
                  本文方法        y / pixel              38.46      (DH3816) 采用  1/4  桥接法进行连接,每个通道的采集
                                                z / pixel  38.44  频率与工业相机相同。为了得到较为理想且明显的
                                                                结构形变响应,试验中通过激振器
                                                                                                (APS400) 对模型
                                                     38.42
                                                x / pixel  38.39  桥施加正弦波外部激励,输入的正弦波频率为模型
                                                     38.37
                  3D-DIC      y / pixel              38.35      桥的共振频率       4.0 Hz,振幅为    5 Vpp。应变片的粘贴
                                                                位置及方式与试验布置的详细情况见图                   13。

                               图 11 位移云图
                       Fig. 11 The displacement nephogram                                 双目标定模块

                                                                                                    标定板
                                               应变 / ε    −4                       电子激振器             激光位移计

                                                                          D
                                             z / pixel  1.812×10 −4   C  25 cm  E           双目系统
                                                   1.808×10
                                                         −4
                                                   1.805×10
                                             x / pixel  1.801×10 −4   感兴趣区域     10 cm
                                                         −4
                                                   1.797×10
                 本文方法        y / pixel             1.793×10 −4
                                                         −4
                                             z / pixel  1.790×10 −4          应变采集仪          信号放大及
                                                   1.786×10
                                                                                             采集装置
                                                   1.782×10 −4             计算机及控制设备
                                             x / pixel  1.779×10 −4            图 13 试验现场布置
                                                         −4
                                                   1.775×10
                                                                            Fig. 13 Layout of the test site
                 3D-DIC      y / pixel

                               图 12 应变云图                        2.2.2    结果分析
                            Fig. 12 Strain contours                 首先根据双目标定结果对待匹配图像进行校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