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渔业研究》2025年第5期
P. 110

渔业研究 2025,47(5) :651 − 660                                           http://www.hyyysci.com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DOI:10.14012/j.jfr.2025100

                葛 辉,郭 香,巫旗生,等. 大黄鱼源锥体虫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渔业研究,2025,47(5) :651 − 660.
                Ge H,Guo X,Wu Q S,et al. Establishment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method for cone cell parasites
                in Larimichthys crocea[J].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2025,47(5) :651 − 660.

                        大黄鱼源锥体虫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

                                                   建立及应用



                               葛    辉 ,郭    香 ,巫旗生 ,宁    岳 ,叶    军 ,
                                       1
                                                   1
                                                                                      1
                                                               1
                                                                           1
                                吴丽云 ,谢鑫怡 ,张东玲 ,黄    强 ,王为刚                              4
                                                                            3
                                         1
                                                    1
                                                                2
                       (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13;
                                           2.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3.   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福建 宁德 355100;
                                          4.   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福州 350599)
                  摘要:【背景】2023         年至   2025  年,锥体虫(Trypanosoma spp.)严重威胁着大黄鱼(Lar-
                  imichthys crocea)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大黄鱼锥体虫病的防
                  控措施有限,早期诊断对防控至关重要,但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操作繁琐等局限。
                  【目的】建立大黄鱼锥体虫快速精准检测技术,探究其组织分布特征,为病害早期诊断和流
                  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大黄鱼源锥体虫                             18S rDNA  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
                  物与   TaqMan  探针,构建荧光定量           PCR(qPCR)方法;通过重组质粒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
                  线,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采集三都岛、霞浦、连江养殖区大黄鱼样品,检
                  测感染率并分析          9  种组织中锥体虫含量差异。【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R =0.997) ,检测下限达        25  拷贝/µL;组间与组内循环阈值变异系数分别<2.0%                     和<1.5%,
                      2
                  重复性稳定;对车轮虫(Trichodina)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神经坏死
                  病毒(NNV)等常见水产病原无交叉反应,特异性显著。60                             尾样品总体感染率为           93.33%,
                  三都岛感染率(100%)最高;组织分布显示,血液、心脏、脾脏中锥体虫含量极显著高于
                  鳃、肝脏、肾脏等其他组织(P<0.01) ;此外,鲻鱼(Mugil cephalus) 、真鲷(Pagrus major)
                  中仅少量感染且病原含量极低;非鱼类样品中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检出率(93.33%)
                  最高,网衣、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检出少量,其余未检出。【结论】本研究建
                  立的荧光定量        PCR  方法具有高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大黄鱼锥体虫病的早期诊
                  断;锥体虫在血液、心脏、脾脏中富集的组织趋向性,为解析其致病机制、制定针对性防控
                  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障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黄鱼;锥体虫;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组织分布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 9848 (2025) 05 − 0651 − 10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东南沿               营养丰富,成为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支柱品种之
              海地区特有的高经济价值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                           一 [1] 。据统计,2024    年中国大黄鱼养殖产量达

                   收稿日期:2025-09-01    修回日期:2025-09-25
                   基金项目:福建省促进海洋与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FJHYF-L-2025-02-012) ;大黄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开发(2021FJSC2Y01)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综合服务专项(FYZF-KTYJ-2025-10、FYZF-BHZL-2025-2)
                   第一作者:葛 辉,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动物疾病防控。E-mail: gehuizlj@163.com
              ©《渔业研究》编辑部。本文为使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的开放获取作品。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