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渔业研究》2025年第5期
        P. 102
     第 5 期      穆志新等: 大牡蛎弧菌        S2  胶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菲律宾蛤仔基因表达的调控                           643
              Na HPO 缓冲液(pH=8.0)透析          56 h;透析后的           1.9 胶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4
                 2
              溶液即为纯化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浓度使用改                               小分子药物苯扎氯氨、盐酸巴马汀、2’-羟基
              良型   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                         查尔酮、氯己定、核黄素和原花青素是已报道的蛋
               1.6 胶原酶降解胶原蛋白分析                                 白酶抑制剂     [29] 。在本实验中,将上述物质和姜黄
                  按照   Li 等 [25]  的方法进行胶原酶降解胶原实                素选作受试药物进行抑制胶原酶活性的检测。 将
              验。将菲律宾蛤仔胶原蛋白和胶原酶以                  15∶1  的体      12.5  μL  明 胶 溶 液 ( 20  mg/mL) 、 125  μL  Tris-
              积比混合至      Tris-HCl 缓冲液中(含     5 mmol/L CaCl 2   HCl、5 μL 胶原酶溶液和终浓度          0.1 mmol/L  药物溶
              和  10 μmmol/L ZnCl ) ,分  4  组并分别于    28 ℃  孵     液混合,28 ℃    孵育   40 min;向混合物中加入       125 μL
                                2
              育  0、4、8  和  12 h,同时使用等体积的洗脱缓冲液                  10%  三氯乙酸、225 μL 乙酸缓冲液(pH=5.4)和
              代替胶原酶与胶原蛋白混合,在相同条件下孵育作                           250 μL  茚三酮,沸水中孵育       10 min,立即置于冰水
              为对照组。孵育结束后,将每组样品于                    8% SDS-     中冷却;向混合物中加入          500 mL 60%  乙醇,使用酶
              PAGE  凝胶中电泳,观察降解条带。                              标仪测定其在      570 nm  的吸光值 (杭州奥盛,中国) 。
               1.7 rCol  c  攻毒实验                                1.10 分子对接实验
                       V
                  菲律宾蛤仔于海水中暂养            1 d  后进行实验,实              使 用  SWISS  进 行 胶 原 酶 三 维 结 构 的 预 测
              验温度为     22 ℃  左右,每天换水       1  次,使用金藻每          (http://smart.embl.de/) ,于  PubChem  数据库中获
              天喂养    2  次。将菲律宾蛤仔分为         6  组,其中   3  组注     取小分子药物苯扎氯氨、盐酸巴马汀、2’-羟基查
              射  rCol ,另外    3  组注射缓冲液作为对照组,每组                 尔酮、氯己定、姜黄素、核黄素和原花青素的三维
                    Vc
              含有   10  只菲律宾蛤仔。将       rCol  c  和  Tris–HCl 缓冲
                                          V                    结构(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 ;在  Auto-
              液按   1∶1(V/V)的比例混合后,再将             10 μL  混合
                                                               DockTools 中导入配体和受体的文件,利用            AutoDock
              液和   10 μL Tris-HCl 缓冲液分别注射至菲律宾蛤仔
                                                               Vina 进行分子对接。
              体内,每天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情况。
                                                                1.11 数据统计分析
               1.8 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      GraphPad Prism  软件(10.1.2  版
                  分别取胶原酶注射组和对照组的菲律宾蛤仔,
                                                               本)进行。所有实验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
              解剖后取出鳃组织,无菌              PBS  洗涤后置于     2 mL
                                                               (Mean ± SD)形式表示。所有比较分析的统计学
              EP  管中,液氮速冻后提取          RNA。质量控制、完整
                                                               显著性设定为      P < 0.05。
              性检测后,使用带有          polyT  寡核苷酸的磁珠分离纯
              化  mRNA。经片段化处理后,首先使用随机六聚                          2 结果
              体引物合成第一链         cDNA,随后合成第二链         cDNA。
                                                                2.1 大牡蛎弧菌     S2  胶原酶基因     colVc 的克隆
              文库构建依次通过末端修复、加                 A  尾、接头连
                                                                   大牡蛎弧菌     S2  的胶原酶基因序列全长为        834 bp,
              接、片段大小筛选、扩增和纯化完成。最终通过
                                                               共编码    277  个氨基酸(图     1a) ,预测的蛋白分子
              Qubit 荧光定量仪和实时定量           PCR  进行浓度检测,
                                                               量约为   32 kDa。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牡蛎弧菌
              并利用生物分析仪(Bioanalyzer)验证片段大小分
                                                               S2  胶 原 酶 基 因 与 溶 珊 瑚 弧 菌 ( V.  coralliirubri)
              布,随后于      Illumina 平台进行测序。使用参考基因
                                                               的胶原酶聚为一支,与其他弧菌胶原酶亦具有同源
              组 ( GCA_964294305.1_xbRudPhil6.1_genomic.fna.
                                                               性(图    1b) 。但  SMART  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胶
              gz)进行新转录本预测。对原始的                readcount 数据
              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校正测序深度差异。接着,应                           原酶基因仅含有典型的信号肽结构,无保守的肽酶
              用统计学模型计算假设检验概率(P value) ,并通                      结构域(图      1c) ,因此大牡蛎弧菌        S2  胶原酶可能
              过多重假设检验校正获得错误发现率值,筛选出在                           为一类结构新颖的胶原酶。
              不同状态下表达水平显著差异的基因。功能和通路                            2.2 胶原酶的降解活性及其致病性
                                                                                                        c
              富集分析:使用        Cluster Profiler 软件对差异表达基             经  IPTG  诱导后,表达菌株        BL21/pETcol 可
                                                                                                       V
              因进行    Gene Ontology(GO)功能和     Kyoto Encyclo-   大量表达胶原酶,但是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            (图  2a) ,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利用            Ni–NTA  亲和
              析。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均由北京诺禾致源有限公司                           层析柱对带有       His 标签的   rCol V c  进行纯化并复性
              完成。                                              (图  2b) 。其蛋白浓度为       27.53 μg/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