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56

陈保磊, 陈保学, 赵文楠. 集体记忆、学术实践与学科发展——“80               后”武术学者的成长叙事

           加,为迎合市场需求,武术馆校应运而生。很多武术馆                            “80 后”处于中国第三波生育高峰,“80 后”总人数约

           校冠以“少林”“武当”“文武”等名头,除教授武术外                           为  2.04 亿人。生育高峰的人口背景使这一代人从出
           还开设相应的文化课程,满足了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                             生就面临着严酷的竞争,尤其以教育资源的争夺最为
           “文武双修”的价值期望。除了城镇上的这些武术馆                             明显。为了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人们开始投入更多
           校,随着“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的启动和实施,在村庄                           的精力、财力,这也导致了“80 后”人群内部的教育不
           中也出现了很多拳师,他们在农忙之余传授一些地方                             平等,尤其凸显了农村子弟上高中难、上大学难的问
           的传统武术,这使在农村的青少年有了习武的机会,实                            题。如李春玲等       [8]61  所言:“农村人上大学难并非完全
           现了自己的功夫梦想。                                          是由于大学入学这一关口把农村人排挤出去,实际
               “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特别想练武术,正好隔壁                          上,许多农村子弟在考大学之前的几个阶段就被逐步
           村里有个教大洪拳的师傅,就让母亲带我找这位师                              淘汰出局。其中,初中升高中阶段是最重要的筛选关

           傅。见面时那位师傅在‘打麦场’晒麦子,他让我去搬                            口。”虽然本文的被访对象中多位来自农村,但相对
           那个碾麦子的‘石碾子’,我就抬起来一头,那位师傅                            同龄人而言,他们算是幸运的,得益于早年的习武经
           夸我是练武的料,就这样跟着他练拳,他也不收学费,                            历,在中考阶段,他们大多凭借“体育(武术)特长生”
           过年过节我们就给他送些礼物,周边村子和我同龄的                             的身份考入了高中或体校,顺利通过了中考这个筛选
           小孩子基本都在他家学拳。”(3 号被访者)                               关口。
               实际上,无论是成规模的武术馆校还是零散的乡                               “我读的是乡村中学,1993 年初中毕业,对于农村
           村教拳,都成为中国武术教育史上独特的存在,但相比                            孩子来说,那时最好的选择是去考中专,毕业可以直接
           系统的学校武术教育,这           2 种形式教育的功效还是较                 工作,但是中专和高中一样很难考,一个学校考不上几
           为薄弱的。学校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                              个人。一次体育课偶然听体育老师说,高中降分招体
           地,武术只有真正进入学校课程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                             育特长生,我小时候就跟着亲戚练过‘十二路谭腿’,
           大发展。                                                身体素质很好,但是高中体育特长生没有武术,我就去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武术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体育器材室找了个铁饼(当时也没有什么器材),体育
           1987 年由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制订颁发的《全日制小                         老师指导了一下,一扔还挺远,就靠铁饼特长考上了高
           学体育教学大纲》       [13]  明确指出:“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                中。”(7 号被访者)
           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式。小学的武术教材从三年级开                                 与此同时,学校武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也得了
           始出现,是三至六年级的基本教材之一。”国家教育主                            提升。1987 年    10 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修订全国
           管部门的发文从政策上保障了中小学武术的发展,同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的通知》,1988 年
           时也为更多热爱武术的青少年提供了认识武术、习练                             6 月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体育专业分为                   7 类  9 种,
           武术的机会。                                              除了   4 个试办专业外,分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学

               总之,对于“80 后”武术学者而言,他们与武术结                        类)、运动训练专业(训练学类)、体育管理专业(应用
           缘有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社会原因,而这些汇集在                             文理科类)、体育生物科学专业(人体科学类)、武术专
           一起形成了这一代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特殊的集体                             业(传统体育类)。至此,武术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记忆。                                                 专业门类。自       1989 年始,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实行

           2.2 习武求学:高考改变命运的共同渴望                                单独招生,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武术的专业性                    [14] 。武术
               教育发展水平的年代差异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                            专业的确立为“80 后”武术学者的高考升学奠定了

           变化使得不同时代的人的受教育机会存在较大差异,                             基础。
           每一代人的升学机会和升学路径也不同。尽管“80 后”                              伴随着“80 后”这代人集体进入青年期,1999 年,
           这代人成长于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时期,九年制义                             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
           务教育的推行、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急速增加了他们                             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受教育的机会,但这并未真正减缓中考和高考的竞争                             的大幕。进入       21 世纪以后,随着扩招的常规化,各地
           激烈程度。从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                    纷纷兴建大学城,高校合并,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

           52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