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53

2024年4月15日出版      陈保磊,陈保学,赵文楠.集体记忆、学术实践与学科发展——“80        后”武术学者的成长叙事[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4):49-57


                 原创成果



              集体记忆、学术实践与学科发展


              —“80 后”武术学者的成长叙事



                     1,2
                               3,4
              陈保磊 ,陈保学 ,赵文楠               5
              (1. 中国计量大学 体育军事部,浙江 杭州 310018;2. 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终南山武术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71;4.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5. 燕山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  近年在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命题的研究过程中,从学术生产者(学者)的学术实践和生
                      命历程追溯学科、学术的发展路径已成为重要的学术范式。武术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武术学者的关注将会成为研究的突破口。改革开放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武术人才
                      培养体系和学术生产场域。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武术学者既是武术大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受益者。80                      年
                      代的武术热、习武求学的共同渴望、考研读博的共同经历赋予他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也决定了他们
                      颇具特色的学术实践。尽管“80 后”武术学者在武术历史、武术教育、武术文化等传统学科方向上形成了学术
                      增量,但研究领域的“不充分”和研究主体的“不突出”也成为困扰其学术发展的瓶颈问题,“80                                     后”武术学者
                      特殊的成长经历既赋予他们进行学术生产的活力,也留下有待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  中国武术;“80 后”学者;成长历程;集体记忆;学术实践;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24)04-0049-09     DOI:10.16099/j.sus.2023.11.04.0003



                  近年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多围绕                            中,提出完善武术学术体系的建议,为推进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体育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  [1]  的重大命题而展开。在具体研究中,从知识生
                                                                  1 理论视角与研究对象
              产者(学者)的学术实践和生命历程追溯学科、学术的
                                                   [2]
              发展路径成为重要的学术范式,社会学 、政治学                        [3]   1.1 学者与学科的互嵌互构
              的学者已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在体育学者也                                  对学人学脉的追溯一直是中国史学研究的一个传
              逐渐关注到这一点,如任海             [4]  指出:“由学科转向学            统,即“学案体”。19 世纪后期随着现代学科体系传入
              者,由知识产品转向知识生产者,以探究今天的中国                             中国,知识生产被纳入学科化的轨道,现代分科治学的
              体育学能否建立起整体性的学术共同体及如何建立                              知识生产模式形成了职业学者的角色分类,因此也就
              的问题,为体育学的融合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新思                              造成了中国传统学人学脉的研究逐渐被整合到现代学
              路。”但目前体育学相关研究成果还较为鲜见,在此                             科史研究中。其实,在现代学科化学术生产过程中,学
              研究范式的启示下,本文以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者与学科一直处于互嵌互构的关系中,学者的生命历
              武术学者(以下简称“80 后”武术学者)为研究对象,                          程常常恰到好处地填补了一门学科宏观叙事中的“历
              从他们的成长叙事中透视武术学科、学术发展的历                              史缝隙” 。所以,当书写某一学科的学术发展历史
                                                                          [5]
              程,在揭示个人与时代、学者与学科互嵌互构的关系                             时,除了关注学科的起源、概念的演进、理论的建构,


              收稿日期:2023-11-04;修回日期:2024-03-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TY043)
              第一作者简介:陈保磊(ORCID:0000-0003-0814-0860),男,山东济宁人,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
                         文献史、学术史,E-mail:cbl311@163.com
              通信作者简介:赵文楠(ORCID:0009-0004-1393-1899),女,安徽阜阳人,燕山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学校武术教育,E-mail:zhaown@ysu.edu.cn

                                                                                                                49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