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4期
P. 39

482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1 卷

                                                                  0.012
                 400                                                                            Regardless of
                         Regardless of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0.010
                         Considering temperature                  0.008                         Considering
                Wear volume/mm 3  200                            Wear depth/mm  0.006
                                                                                                temperature
                 300
                                                                  0.004
                 100
                                                                  0.002
                  0                                               0.000
                  0.000 0  0.000 5  0.001 0  0.001 5  0.002 0        0.000 0  0.000 5  0.001 0  0.001 5  0.002 0
                                   Time/s                                             Time/s
                           (a) Wear volume vs time                              (b) Wear depth vs time

                                           Fig. 21  Wear volume and wear depth with time
                                           图 21    磨损体积和磨损深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变化. 电枢运动过程中,电枢接触表面热量逐渐累积,                          4    结论
            表面材料硬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电枢尾部材料软
                                                                   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固体电枢沿轨道高速滑
            化甚至表面形成金属液化层,在电枢高速运动情况
                                                               动,由于焦耳热和摩擦热的作用,电枢和轨道接触面
            下,尾部材料向四周喷溅并沉积在轨道内表面. 在整
                                                               温度急剧升高,对电枢与轨道间的接触性能会产生严
            个磨损体积变化过程中,发射初期枢轨间温度较低,
                                                               重的影响. 本文作者采用ANSYS Workbench仿真模拟
            材料硬度未发生改变,电枢磨损体积变化趋势平缓;
                                                               了电枢和轨道横截面温度纵向扩散分布情况,并对枢
            随着电枢的运动,接触表面温度逐渐升高,枢轨材料
                                                               轨模型接触表面进行分层处理,分析了温度作用下材
            硬度降低,枢轨间磨损量增加. 对比两条曲线变化趋
                                                               料性质对枢轨磨损的影响.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可将
            势发现,电枢硬度的变化对枢轨磨损量影响较大,因
                                                               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此优化枢轨构型,降低枢轨接触界面间温度,才能保
                                                                   a. 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轨道接触内表面温度
            证电枢和轨道有良好的接触状态,提高电磁轨道炮的
                                                               纵向上扩散了2 mm,电枢接触表面纵向上扩散了1 mm,
            发射效率.
                                                               为进一步对电枢和轨道接触表面分层处理并研究温
                电枢接触表面磨损深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1(b)
                                                               度作用下枢轨磨损状态提供有效依据.
            所示,可见在0~0.2 ms时刻,电枢表面磨损深度上升速
                                                                   b. 在磨损分析中,电枢接触表面变形量呈不均匀
            度缓慢,0.2~0.7 ms时刻内,磨损深度急剧上升,达到
                                                               分布,变形量最小区域主要在电枢前部,变形量最大
            最大值0.011 1 mm;0.7 ms至发射出膛,磨损深度逐渐
                                                               区域集中在电枢尾部边缘区域. 主要原因是发射过程
            降低. 分析发现,考虑温度影响下磨损深度和枢轨间
                                                               中电枢尾部洛伦兹力局部集中,枢轨之间接触面积增
            接触压力变化曲线具有高度相似性. 主要原因是在发
                                                               大,电枢表面最大变形区域由尾翼边沿向接触区域中
            射前期随着加载的脉冲电流急剧升高,枢轨接触面间
                                                               心扩展.
            温度迅速上升,电枢表面材料硬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
                                                                   c. 枢轨间磨损质量的损失主要发生在硬度较软
            低,导致磨损深度迅速增大;随着发射后期脉冲电流
                                                               的材料表面,即磨损量主要体现在电枢表面,轨道接
            开始下降,枢轨间接触压力逐渐减小,电枢表面材料
                                                               触内表面的磨损比较轻微. 在温度作用下,材料杨氏
            磨损深度呈下降趋势. 温度作用下电枢表面磨损总体
                                                               模量随枢轨接触界面间温度升高逐渐降低,枢轨间接
            深度为0.227 8 mm,相比忽略温度对材料性质的影
                                                               触压强逐渐变大,电枢表面磨损深度逐渐加深;材料
            响,电枢表面磨损总深度增大了0.116 9 mm,磨损深
                                                               硬度的变化对枢轨磨损量影响较大,相比忽略温度对
            度总量增加了近一倍. 考虑温度的影响,电枢表面材
                                                               材料性质的影响磨损总量增加了近一倍. 通过对枢轨
            料硬度随着温度扩散发生改变,表面材料软化,在电
                                                               模型接触区域分层处理,更加准确地反映了温度影响
            枢高速运动和接触压力作用下,枢轨接触区域材料质
                                                               下枢轨磨损变化,对枢轨损伤研究有重要意义.
            量损失严重,枢轨接触间产生空隙导致强电弧放电,
                                                               参 考 文 献
            接触状态进一步恶化,电枢表面磨损量增大,影响电
            磁轨道炮发射精度和效率.                                       [  1  ]  Wu Jinguo, Lin Qinghua, Wan Gang, et al. 3D numerical research of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