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真空与低温》2025年第4期
P. 64
徐壮壮等:Cu/ITO/PET 柔性薄膜的制备和弯曲性能研究 479
0 引言 600 W 离子源对 PET 表面进行清洗和修饰,采用
氧化铟锡靶材(纯度为 99.99%,In 2 O 3 ∶SnO 2 质量比
随着卷绕式镀膜技术的日益成熟,镀膜基材也
93%∶7%)沉积 ITO 薄膜,溅射功率为 1.5 kW,衬底
由传统的玻璃基板拓展到了柔性材料领域。柔性
与靶材之间的距离为 70~90 mm,沉积压力为 0.21 Pa,
光学导电材料具有可弯曲、质量轻、不易破碎、便
工作气体为 Ar(99.99%)和 O 2 (99.99%),Ar 流量为
于运输等特点,可满足产品柔性化、超薄化、轻量
化需求,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 [1-3] 。应用于触 120 mL/min,O 2 流量为 7 mL/min。完成 ITO 镀膜后,
使用 600 W 离子源对 ITO 膜层表面进行预处理,用
控显示领域的柔性光学导电材料主要包括 ITO
于去除表面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提高表面粗糙度
导电膜 [4-5] 和 MOI 导电膜等。MOI(Metal on ITO)
和可镀性,采用 Cu 靶材(纯度为 99.99%)沉积 Cu
导电膜结构为金属/ITO/PET 复合薄膜,制备过程一
薄膜,衬底与靶材之间的距离为 70~90 mm,沉积压
般是在柔性材料上进行 ITO 镀膜后,对 ITO 膜层
力为 0.21 Pa,工作气体为 Ar(99.99%),Ar 流量为
表面进行预处理,再沉积连续、均匀的金属导电膜
200 mL/min,溅射功率为 12 kW。通过溅射时间控制
层,对 ITO 膜和金属膜的基本特性有较高要求。ITO
了 ITO 层和 Cu 层的厚度,最终制得 Cu(100 nm)/ITO
柔性薄膜由于 PET 衬底温度限制不能进行高温处
(40 nm)/PET(125 μm)薄膜,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理,导电性较差,镀金属薄膜是为了提高 ITO 薄膜
的导电性,金属膜在触控面板中的作用是 IC 引脚。 放卷辊 收卷辊
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成为触控面板窄边框走线的
解决方案之一,能够提升触控面板有效显示区域, 预处理 冷却辊 预处理 冷却辊
该复合薄膜可用于制作电容式触控面板,可用于液
晶显示器、触摸屏、柔性 OLED 屏幕等柔性触控显
示设备 [2-3] 。在复合薄膜中使用的金属有铝、铜和银。 ITO Cu
银很贵,而铝对氧很敏感,Cu 的电阻率较低,约为
图 1 PET 基板上 ITO 层和 Cu 层沉积工艺示意图
ITO 电阻率的 1%。Cu 通过磁控溅射沉积在 ITO 表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cess of depositing ITO
面,不会扩散影响性能,因此选用 Cu 制备复合薄 layer and Cu layer on PET substrate
膜 [6-8] 。磁控溅射属高速低温溅射技术,具有对基片
1.2 弯曲测试装置
轰击小、温升小、溅射功率高等特点,获得的薄膜
弯曲测试装置由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固定装
密度高、纯度高、重复性好、与基底附着性好 。
[9]
置组成,可调整往复距离来进行不同弯曲半径下的
柔性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如弯曲载荷等
内、外弯曲测试,调整往复时间来进行循环弯曲测试。
机械载荷的作用,这种现象会导致膜层损坏,使薄
进行弯曲测试时,将 Cu/ITO/PET 薄膜切割为
膜方块电阻(方阻)增大,影响薄膜的使用性能 [10-11] 。
15 mm×15 mm 的条形样片,两边夹具各夹持两块
因此,了解薄膜在弯曲变形下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必
5 mm×15 mm 的支撑片,对样片起到支撑和防飞溅
要性。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种 Cu/ITO/PET
作用,将样片夹在两边的支撑片中,如图 2 所示,通
薄膜,搭建了一套弯曲测试装置,对薄膜进行了内、
过直线运动机构调整夹具移动距离 dL,即可开始
外弯曲测试和循环弯曲测试,利用 RTS-8 型四探针
测试仪对薄膜变形前后的方阻进行了测试,使用 不同半径 R 下的弯曲测试。夹具不同移动距离对
SEM32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薄膜弯曲测试 应的样品的弯曲半径可由式(2) [12] 计算。
后的微观结构,结合微观形貌变化对薄膜变形前后
电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开展柔性触控半导
L
体材料工艺研发,探究制备工艺与性能参数之间的
内在规律,优化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 Y
R
X
1 实验
1.1 Cu/ITO/PET 薄膜制备 dL
采用中频和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室温下在 PET 图 2 弯曲半径计算示意图
衬底上制备了复合薄膜。通过 40 ℃ 红外加热和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bending radius cal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