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真空与低温》2025年第4期
P. 65

480                                         真空与低温                                   第 31 卷 第  4  期


                                      L                         是弯曲应力超过强度极限,薄膜出现微裂纹,导致
                            R =    √                   (1)
                                           2 2
                                     dL   π h                   方阻增大     [13-14] 。内弯曲的方阻变化临界半径值大
                                2π      −   s
                                     L   12L 2                  于外弯曲,镀膜试样没有初始应力弯曲现象,说明
                    L dL/L和 分别为样品初始长度、外加应
              式中: 、
                              h s
                                                                薄膜在内弯曲模式下更易发生破坏。随着弯曲半
              变和薄膜厚度。
                                                                径的减小,内弯曲和外弯曲状态下薄膜方阻的变化

              1.3 测试方法
                                                                趋势相同。在弯曲半径为             3 mm  时,内弯曲模式下,
                  (1)方阻测试
                                                                方阻最大为       410  mΩ,相对变化率为        5.1%;外弯曲
                  利用   RTS-8 型四探针测试仪对薄膜变形前后
                                                                模式下,方阻最大为           419  mΩ,相对变化率为        7.4%;
              的方阻进行了测试,为了保证四探针测试仪对薄膜
                                                                内、外弯曲半径从         9 mm  减小到    3 mm,薄膜方阻相
              方阻测试的一致性,采用样品大小统一为:15 mm×
                                                                对变化率在      8%  以内。
              15 mm,测试结果均为多样品测量的平均值。
                  (2)表面形貌测试                                             8
                                                                        7                         外弯曲
                  使用   SEM32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弯                                                      内弯曲
                                                                        6
              曲测试后的微观结构。
                                                                        5
                                                                       (ΔR/R 0 )/%  4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柔性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机械载荷的作                                  3
              用,若薄膜的微观结构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破坏,                                    2
              就会导致载流子迁移通道受到影响,宏观上就表现                                    1
                               [10]
              为薄膜方阻的变化 。                                                0 2  3   4  5   6   7   8   9   10
                  实验中的弯曲可分为外弯曲和内弯曲。外弯                                               弯曲半径/mm
              曲即薄膜相对于         PET  衬底处于弯曲径向的外侧,                     图  3 薄膜方阻相对变化率与内、外弯曲半径的关系
              效果为薄膜微元的间距增大,会导致薄膜的微观断                              Fig.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change in sheet
              裂;内弯曲即薄膜相对于             PET  衬底处于弯曲径向              resistance of thin films and the inner and outer bending radius

              的内侧,效果为薄膜微元的间距减小,会导致薄膜
                                                                2.2 薄膜表面形貌变化
                         [10]
              的微观褶皱 。通过测量薄膜弯曲前后的方阻相
                                                                     图  4 展示了   Cu/ITO/PET  薄膜的   SEM  图像,从
              对变化量∆R=(R−R 0 )/R 0 (R   为测试后方阻值,R 0 为
                                                                图中可以看出,薄膜表面形貌较为平整,无明显裂
              方阻初始值)表征弯曲对薄膜导电性能的影响。考
                                                                纹或孔洞。图        5 显示了弯曲半径为         3 mm  时,薄膜
              虑到多次弯曲的累积效应,选定了单次弯折时未对
                                                                在内、外弯曲测试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得的
              薄膜产生影响的弯曲半径进行了弯曲耐久性测试。
                                                                薄膜表面图像。

              2.1 单次弯曲对薄膜方阻的影响


                  四探针测试仪测量结果显示,Cu/ITO/PET                 薄
              膜的方块电阻(简称方阻)弯曲前为                  390  mΩ,可为
              后续弯曲实验中薄膜电学性能的变化分析提供基
              准。为了研究弯曲载荷对             Cu/ITO/PET  柔性薄膜电
              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外弯曲和内弯曲模式下测试
              了薄膜弯曲前后的方阻变化。                                                                    5 μm
                  图  3 显示了薄膜方阻相对变化量与弯曲半径
              的关系。由图        3 可知,在外弯曲模式下,当弯曲半                        图  4 SEM  测得的  Cu/ITO/PET  薄膜表面形貌图
              径从   9 mm  下降到   6 mm  时,薄膜的方阻基本不变,                   Fig. 4 Surface morphology of Cu/ITO/PET thin film
              当弯曲半径减小到          5 mm  及以下时,薄膜方阻逐渐                                measured by SEM
              增大;在内弯曲模式下,当弯曲半径从                   9 mm  下降           由图  5(a)和图   4 对比可知,薄膜在内弯曲模式
              到  7 mm  时,薄膜的方阻基本不变,当弯曲半径减                       下由于压应力的作用产生了细微的裂纹以及凸起。
              小到   6 mm  及以下时,薄膜方阻开始逐渐增大。这                      由图   5(b)和图   3 对比可知,薄膜在外弯曲模式下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