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50

1980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38 卷

              u) 的函数,其中     δ c 反映了结构能力的不确定性,本文                 量的统计值,样本数量越大,计算的结果越准确。蒙
              取为相应规范定义的极限状态阈值;β c 表示结构能                         特卡罗法往往被当成基准参考,同时用以验证其余
              力的对数标准差,根据           JEON  等  [30]  的建议,β c 在本文   易损性计算方法或可靠度指标的有效性。基于蒙特
              取值为    0.2  以简化计算;Φ     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卡罗法的地震易损性表达式简洁直观,如下式所示:
              S d|I 表示结构需求中位值,其与强度指标              a  的关系往                                                (14)
                M
                                                                     P(D > C|IM) = F(a,δ c ) = M δ c (a)/M tol (a)
              往可以表示为幂指数回归关系,如下式所示,通过将
                                                                式中,M tol (a) 表示在地震动强度指标         a  下的总样本数
              普通坐标系转换成对数坐标系,两个回归系数 (k 和
                                                                量;  M δ c (a)表示在地震动强度指标       a  下超越极限状态
              u) 可以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
                                                                阈值   δ c 的样本数量。

                                 u
                        S d|IM = k ·a , lnS d|IM = lnk +ulna  (8)
              β d|I 表示结构需求的对数标准差,可以通过下式计
                M
                                                                3    案  例  分  析
              算求得:
                          v
                          t
                            M ∑                                     本节基于一榀         跨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展开
                    β d|IM =  (lnδ x −lnS d|IM ) /(M −2)  (9)                    3   6
                                          2
                            x=1                                 实例分析,讨论了上述三种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的
              式中,δ x 表示每一条非平稳随机地震动下的结构需                         流程,对比了不同方法下概率结果的准确性与适用
              求值;M   表示非平稳随机地震动的总数量。                            性,相应的结论可为后续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的选

                                                                择提供参考。该         3  跨  6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混
              2.2    最大似然估计法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2]  设计,图  2
                  最大似然估计法首先定义易损性曲线为对数正                          给出了该框架的尺寸与配筋信息。在本文分析中,
              态分布的形式,表达式如下式所示,式中包含两个未                           采用有限元软件         OpenSees 开展模拟与动力计算,采
              知参数(即中位值        λ 和对数标准差      β)。因此,最大似           用非线性梁柱单元来模拟框架梁和框架柱,同时结
              然估计法求解易损性曲线即转化为表达式中两个未                            合纤维截面模型,分别考虑钢筋纤维(steel02)与混凝
              知 参 数 的 合 理 取 值, 相 关 的 研 究 也 可 参 考      SHINO-    土纤维(concrete02)的作用机理进行材料表征;对于

              ZUKA  等  [10]  与  BAKER  [31]  的研究。               框架结构,其节点核心区往往是受力的集中区,也是
                  P(D > C|IM) = F(a,λ,β) = Φ[ln(a/λ)/β]  (10)   影响整体结构抗震性能最为主要的部位,本文中采
              式中,P   表示超越概率并且是强度指标 a、强度指标                       用  Joint2D  单元以反映连接段的剪切变形与滑移特
              中位值    λ 以及强度指标对数标准差 β 的函数。值得                     征。Joint2D  单元共有     5  个弯矩-转角“弹簧”,其中中
              注意的是,式      (10) 中的  λ 与  β 仅用以反映地震易损性            间的“弹簧”用来反映节点区的弯矩-转角关系,相应
              曲线的形状特征,并不表示某一特定结构响应的分                            的参数可以通过引入          Pinching4  材料本构及修正斜压
              布特征。随后,引入似然函数              Q  用以计算易损性,如           场理论进行考虑,Joint2D        四周的“弹簧”用来反映梁
              下式所示:                                             柱端部的弯矩-转角关系,相应的取值可通过                   hysteretic
                  Q(λ,β,{a i ,i = 1,2,··· , M}) =               材料本构以及拟纤维截面分析进行考虑,在此过程

                       M ∏                                      中引入粘结滑移材料本构来充分考虑钢筋滑移对于
                                  m i
                         [F(a i ,λ,β)] ·[1− F(a i ,λ,β)] 1−m i  (11)
                       i=1                                      整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详细的建模策略可参见
              式 中, a i 表 示 第  i 个 非 平 稳 随 机 地 震 动 的 强 度 值 ;     文献   [33-37]。图  3  展示了基于    OpenSees 的钢筋混凝
              m i 取值为  1  或  0,当第  i 个非平稳随机地震动下结构               土框架结构建模方法与单元选择。
              的需求大于能力值,m i 取值为            1,反之   m i 取值为  0。
                                                                        4D20           4D22
              通过对式     (11) 求微分化简以求得极值,从而计算参                            2D12           4D22
                                                                  500         600                 B-1
              数  λ 与  β 的取值,进而建立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易                            D6@200         D6@200      B-1      C-1
                                                                        4D18          4D22                 C-1
              损性曲线,如下式所示:                                           300           600             B-2
                                                                   B-1           C-1         3600×5  B-2   C-2
                      ∂Q(λ,β)/∂λ = ∂Q(λ,β)/∂β = 0      (12)                            4D25       B-2      C-2
                                                                        4D20
                                                                                                           C-2
                                                                                                  B-2
              在此过程中,式       (12) 可以被进一步转化为对数的形                    500   2D12  600      4D25  4500         C-2
              式以简化计算,如下式所示:                                            D6@200         D6@200
                                                                                      4D25
                                                                        4D20
                                                                    300           600                6000×3
                    ∂lnQ(λ,β)/∂λ = ∂lnQ(λ,β)/∂β = 0    (13)
                                                                   B-2           C-2                3×6 RCF

                                                                   图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尺寸与配筋信息 (单位:mm)
              2.3    蒙特卡罗法
                                                                Fig. 2 The  dimension  and  reinforcement  information  of
                  蒙特卡罗法通过大量的抽样以得到未知特征变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RCF)(Unit: mm)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