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96
张仁杰.神圣与世俗之间:大学体育社团中的社会人格培养——以北京大学山鹰社为例[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4):92-100
2024年4月15日出版
案例分析
神圣与世俗之间:大学体育社团中的社会人格培养
—以北京大学山鹰社为例
张仁杰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 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普及加剧了学业竞争和焦虑,伴随而来的是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影响,个人面临“原子化”
发展趋势和风险。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格,使其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传统、礼俗和仪轨,并与他人、集体建立
融洽关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论题。基于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相关论述,以北京大学体育社团山鹰社为例,分
析体育社团在培养社会人格中的作用。认为:在山鹰社的实践中,纪律精神形塑了对集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
在共同的生命体验中形成了对群体的依恋;作为自然教育的攀岩与登山使人成为具有内在坚定性的自主的
人。社会人格的培养面临自然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根本原因在于世俗生活中神圣性的缺失,应通
过教育活动和集体生活将其神圣性融入世俗生活。
关键词: 大学;体育社团;社会人格;神圣性;世俗性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24)04-0092-09 DOI:10.16099/j.sus.2022.12.02.0001
高等教育的普及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 体脱离了世界,对自身的存在感到茫然无措,只能感
的机会,但也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 受到一片虚无 。这是现代社会的“病症”,也是现代
[3]
学生的学业竞争和焦虑。在一些城市,学业竞争不断 教育的“病症”。教育本应是给予人对抗虚无和孤独
提前:要想上重点大学,最好先上重点中学、重点小 的“药方”,使人能传承传统与文明,从而放心地把自
学。这种焦虑和竞争使得教育成为孩子从一出生就 己交付给集体与社会,并在这个集体和社会中获得个
开始的“军备竞赛”。教育所应给人的精神和灵魂的 人的充分成长和发展。教育如何承担起应有的使命
滋养正“消失在竞争的奔跑中” 。当学生身处竞争 和责任、弥补个体与社会的断裂是本文试图探讨问
[1]
激烈的教育场域中,其品格和性情会发生什么变化? 题的起点。
大学最后培养了什么样的人?他们又如何走向社
1 培养社会人格:教育的应有之义
会?我们面对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原子化”的个人和
社群精神消退的风险。如果人脱离集体和社会而只 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人在成年前,要在自然中
追求个人利益,那他便没有了社会的庇佑,成为一个孤 涵养自然本性,在此基础上形成坚定的自由意志,以应
零零的个体,这样的个体是单薄和脆弱的。涂尔干 [2] 对社会的腐坏;在成为“人”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自由
曾不无担忧地向我们展示,当一个人过度强调自我, 意志与社会的公共意志结合在一起,以成为社会所需
追求极度自由和平等而超越了社会的庇佑以后,自杀 要的“公民”。杜威认为,既要尊重人的内在本性和冲
概率会显著增加。那是因为当社会只成为松散个体 动,又要在此基础上使人生活在共同体中,通过人与人
的集合,只是为了个体的利益,那么人除了他自己再 之间的相互影响、协作与交流,培养共同体精神。相同
没有什么可关心的了,这样的个体当然是孤独的。个 的是,他们都是从个体出发构建理想中的共同体,一个
收稿日期:2022-12-02;修回日期:2023-03-09
作者简介:张仁杰(ORCID:0009-0001-9416-6313),男,山西交城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E-mail:st21656d@
gse.pku.edu.cn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