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水产学报》2025年第10期
P. 166
姜晓东,等 水产学报, 2025, 49(10): 109612
因素之一,色泽较淡将直接影响商品中华绒螯 素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性能和色泽的改善效果
蟹的市场价值 。研究表明,甲壳动物的体色 的相关研究较少 [15-16] 。众所周知,肝胰腺和性
[3]
与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组成 (尤其是虾青素) 和 腺是中华绒螯蟹重要的可食部分,其性腺发育
含量密切相关,并且向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 状况和色泽是评价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
已成为改善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色泽的有效方 要指标。鉴于此,本实验拟探究饲料中添加相
[4]
法 。此外,中华绒螯蟹在室外池塘养殖过程 同水平的不同类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性
中易受到氨氮、亚硝酸盐、pH 值和溶解氧等环 腺发育、抗氧化免疫性能及组织色泽的影响,
境胁迫因子的影响,并且夏季水温较高时危害 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了解类胡萝卜素的生理功
尤为严重 。这些不利的环境胁迫因子可能会 能提供重要信息,而且可为中华绒螯蟹功能
[5]
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系统、生理过程、存活及 性饲料的开发及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类 参考。
[6]
胡萝卜素来增强中华绒螯蟹抗氧化性能及抗逆
性能也成为减轻中华绒螯蟹受环境胁迫影响的 1 材料与方法
[7]
重要手段之一 。
1.1 饲料配方及制备
类胡萝卜素是由浮游植物、藻类、细菌和
一些真菌等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天然脂溶性色 本实验以豆粕、菜粕和鱼粉作为主要蛋白
素 。虽然自然界已经定义了 600 多种类胡萝卜 源,以鱼油、磷脂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
[8]
素,但只有少数类胡萝卜素可以被吸收并储存 配制基础饲料 (Diet 1,Control)。通过在基础饲
在动物组织和体液中 。在水产动物饲料所使 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类胡萝卜素 (广州立达尔生物
[9]
用的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且研究最为充分的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使得饲料中虾青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虾青素、β-胡萝卜素、角 (Axn)、β-胡萝卜素 (β-car)、角黄素 (Cxn)、叶黄
黄素、玉米黄素和叶黄素 。除了典型的着色 素 (Lut) 和玉米黄素 (Zxn) 的含量均为 100 mg/kg
[10]
作用外,这些类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的生长性 左右 (记为 Diet 2~6)。所有饲料原料粉碎之后
能、抗氧化性能、抗逆性能及抗病能力也有一 过 80 目 筛 , 按 照 饲 料 配 方 充 分 混 匀 , 加 入
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种类类胡萝卜素的作用 25% 蒸馏水混合后,用制粒机制备粒径 3.0 mm、
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就抗氧化性能而言,由 长度 10 mm 左右的饲料,然后在室温下风干。
[11]
于虾青素拥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其抗氧化性能 为了防止饲料中类胡萝卜素氧化,所有风干后
[12]
高于其他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的着色效 的实验饲料均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并保存于−20 °C
果也存在一定的物种特异性,比如日本对虾 冰箱中。表 1 为实验饲料配方,表 2 为饲料常
(Penaeus japonicus) 摄食含角黄素的饲料 8 周后, 规生化组成和主要类胡萝卜素的测定含量。
其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及虾青素含量均高于 β-胡
1.2 实验设计与养殖管理
萝卜素添加组个体,说明角黄素对该物种的着
色效果优于 β-胡萝卜素 ,而另一项研究结果 养殖实验在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基地的循环
[13]
表明,饲料中添加 β-胡萝卜素对三带双锯鱼 水系统中进行,采用 18 个 PE 圆桶 (直径×高
[12]
(Amphiprion ocellaris) 的着色效果优于角黄素 。 度= 108 cm×120 cm) 进行成蟹养殖实验。8 月中
除此之外,类胡萝卜素的作用速率、最适添加 旬从该基地的土池中随机选择 300 只完成生殖
水平及售价也是决定饲料中添加何种类胡萝卜 蜕壳的中华绒螯蟹雌体 (体重 70~90 g) 暂养至
[14]
素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不同类胡萝卜素 PE 桶中。室内暂养 3~5 d 后,进一步选择四肢
在特定物种上的功能、代谢和生理特性差异具 健全且活力较好的个体用于接下来的养殖实验。
有重要意义。 实验用蟹的使用由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动物伦理
有关类胡萝卜素在中华绒螯蟹饲料中的应 委员会审查和审批,本研究符合该委员会伦理
用已有相关报道,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虾青素 学标准。各饲料组设定 3 个重复圆桶,每个圆
可以有效改善中华绒螯蟹抗氧化性能、抗逆性 桶放置 16 只实验蟹。为避免实验蟹相互打斗影
能、色泽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但不同类胡萝卜 响成活率,圆桶底部放置塑料假草。实验用水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