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水产学报》2025年第5期
P. 49
胡澄溪,等 水产学报, 2025, 49(5): 059104
量达到 223.0 μg/100 mg 干重,显著高于 Scy62 引入后,转基因酵母株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PoA
菌株的水平 (148.1 μg/100 mg 干重) (P<0.05)。说 和 OA) 含量显著低于 Scy62 菌株的水平,从而
明缺刻缘绿藻 DGAT1 的引入更能提高酵母合 相对增加了饱和脂肪酸 (PA 和 SA) 的含量 (表 1)。
成 TAG 的能力。 另外,tDGAT1 及 tDGAT2C菌株中的 PoA 相对
含量也显著低于 Scy62 菌株的水平;但它们以
2.4 酵母总脂肪酸的含量
及 H1246、tYES2 菌株中的 OA 相对含量却显
H1246 和 tYES2 菌株的总脂肪酸含量分别 著高于 Scy62 菌株的水平 (表 1)。
为 1 443.44 和 1 501.69 μg/100 mg 干 重 (表 1),
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且在 7 株酵母 3 讨论
菌中,几乎处于最低水平,约为 Scy62 菌株总
作为在真核生物中沿着 Kennedy 途径进行
脂肪酸含量 (2 447.90 μg/100 mg 干重) 的 60%。
说明贮存脂合成相关的 4 个基因在被扰动后, TAG 生物合成最后一步中起关键作用的酶,
酵 母 的 总 脂 肪 酸 含 量 也 显 著 减 少 。 另 外 , DGAT 能将脂肪酰-CoA 酰化至二酰甘油 (diacyl-
pYES2 空载的转化并不影响 H1246 菌株的总脂 glycerol,DAG) 碳骨架的 sn-3 位上,从而产生
TAG 。因此,将缺刻缘绿藻的 4 个 DGAT (1
[25]
肪酸含量。
但缺刻缘绿藻的 4 个 DGAT 分别被转化至 个Ⅰ型和 3 个Ⅱ型) 的基因分别回补至 TAG 合
H1246 菌株后,相应转基因菌株的总脂肪酸含 成缺陷型的酿酒酵母 H1246 菌株中,如果能成
量在稳定生长期时,几乎与 Scy62 菌株的水平 功地表达,必然使 H1246 菌株恢复合成和贮存
无显著差异,尽管 tDGAT1 菌株的含量 (2 903.41 TAG 的能力,以致在酵母细胞中出现油滴 (图版)。
μg/100 mg 干 重 ) 最 高 , 而 tDGAT2B 的 含 量 这 4 株转目的基因酵母的油脂成分比较结果显
(1 976.28 μg/100 mg 干重) 最低 (表 1)。说明 DGAT 示,tDGAT1 菌株的 TAG 含量最高,并显著高
在被转化至 TAG 合成的缺陷型酵母细胞中, 于 Scy62 菌株的水平 (图 3)。
因 TAG 合成 (图版) 能力的恢复,进而促进酵 缺 刻 缘 绿 藻 的 DGAT1 属 于 DGAT 家 族
母的脂肪酸合成,以满足 TAG 合成所需要的脂 的Ⅰ 型 成 员 , 而 它 的 DGAT2A、 DGAT2B 及
肪酸。这也得到不同菌株酵母的总脂肪酸含量 DGAT2C [22-23] 却 与 酿 酒 酵 母 Scy62 菌 株 中 的
分别与其总脂 (r=0.88,P=0.009<0.01) 及 TAG DGAT [14] 同 属 于 该 家 族 的Ⅱ 型 成 员 。 DGAT2
(r=0.849,P=0.016<0.05) 含量之间呈高度正相 与缺刻缘绿藻 DGAT1 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后
关的支持。 者 具 有 一 个 氨 基 端 的 特 殊 结 构 域 (domain):
缺刻缘绿藻不同的 DGAT 对酵母总脂肪酸 pleckstrin homology (PH)。 PH 结 构 域 由 约 120
组成的影响略有差异。最显著的是 DGAT2A 被 个氨基酸组成,虽在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细胞
表 1 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脂肪酸组成
Tab. 1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in S. cerevisiae cells %
酵母品系 脂肪酸含量/(μg/100 mg 干重) 棕榈酸 棕榈油酸 硬脂酸 油酸
Δ9
Δ9
yeast strain content of fatty acids PA (16:0) PoA (16:1 ) SA (18:0) OA (18:1 )
Scy62 (WT) 2 447.90±312.81 ab 10.01±0.40 b 42.04±0.09 b 7.04±0.40 c 40.91±0.73 b
H1246 1 443.44±130.13 c 3.73±0.07 c 39.67±2.13 bc 4.12±0.11 d 52.48±2.10 a
tYES2 1 501.69±318.53 c 4.48±0.10 c 38.51±1.28 c 4.40±0.37 cd 52.61±1.42 a
a b e b a
tDGAT1 2 903.41±326.88 10.32±0.80 22.22±0.54 13.64±0.86 53.82±1.03
tDGAT2A 2 180.28±271.25 b 23.14±3.61 a 18.02±1.92 f 22.86±3.12 a 35.98±4.87 c
tDGAT2B 1 976.28±189.82 bc 11.22±1.04 b 45.45±0.98 a 6.35±0.17 cd 36.99±0.31 bc
tDGAT2C 2 114.29±79.42 b 6.83±0.32 c 29.38±1.06 d 7.09±0.63 c 56.69±1.20 a
注:同列数据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加粗数据表示其与同列中其他数据的不同。
Notes: Different letters superscript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data in bold emphasizes its difference from others
in the same column.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