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5期
P. 170

第 5 期                          陈广炎, 等: 石墨烯润滑添加剂合成与结构调控                                       759

                                [6]
            小、表面活性高等特性 ,可以在摩擦过程中进入接触                           墨烯的化学修饰        [59-60] 、颗粒复合  [61] 、摩擦学应用  [62-67] 、
                                                                       [68]
            区域并吸附在摩擦界面上,从而形成一种保护膜,有                            润滑机理 等. 然而,当前研究中石墨烯的微观结构
            效防止了摩擦副表面的直接接触,起到了减摩抗磨的                            不尽相同,如物理层面的皱纹、孔洞和层间距,化学层
            效果   [7-9] . 当前研究的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如                   面的官能团排布、负载颗粒等. 研究发现,石墨烯的微
            表1所示.                                              观结构对摩擦学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69-70] ,而其微观结
                其中,石墨烯由于高的机械强度、易剪切特性以                          构又与其合成方法密切相关. 因此,梳理石墨烯的合
            及绿色环保的优势,在润滑领域备受青睐. 迄今为止,                          成方法、微观结构调控策略、摩擦学性能以及润滑机
            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已取得了许多出色的成果,相                            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发高性能的石墨烯润滑添加剂
            关内容也被一些学者整理成综述发表,主要围绕了石                            具有重要意义.


                                                  表 1  纳米润滑添加剂分类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Nano Lubricant Additives
                             Materials                                       Examples
                                                                      [10-13]  [14-15]  [16-17]  [18-19]
                                       Metals                        Cu  , Fe  , Bi  , Pb  , et al.
                                                                  [20-23]  [24-28]  [29-31]  [32]  [33-34]
                                    Metal compounds            CuO   , TiO 2  , Al 2 O 3  , FeS , LaF 3  , et al.
                  Nano particles
                                                                                 [38]
                                                                            [37]
                                                                                        [39]
                                       Polymer                     PTFE [35-36] , PS , PDA , PMMA  et al.
                                                                      [40-42]  [43]   [44-46]
                                       Others                      SiO 2  , Diamond , Fullerene  , et al.
                                                                            [47-51]  [52-53]  [54]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Graphene, MoS 2  , h-BN  , LDH , et al.
                                                                   [55]   [56]      [57]    [58]
                           Nanocomposites                     PS/TiO 2 , Ag/CNT , graphite/Cu , MoS 2 /WS 2 , et al.


            1    石墨烯润滑添加剂的结构特征与合成方法                            AFM悬臂剥离石墨晶体,从而得到不同尺寸和厚度的
                                                               石墨烯 . 然而,此类微观机械剥离法由于试验操作
                                                                     [73]
                石墨烯的微观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二维尺寸、表面
                                                               要求高和生产率低等因素,无法大规模应用于润滑添
            形态、层间距等等,这都影响着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
                                                               加剂领域. 于是,一些宏观的机械剥离得到高质量石
            剂的质量与性能,例如,大尺寸的石墨烯纳米片很难
                                                                                                 [74]
                                                               墨烯的方法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有研究 在干冰的辅
            进入摩擦接触区域,容易导致摩擦面的直接接触;低
                                                               助下,通过球磨将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少层,从而获得
            缺陷的纳米片通常比富含位错和空位的纳米片具有
                                                               边缘羧基化的石墨烯,可高度分散在各种溶剂中,作
            更好的摩擦学性能;与折叠或褶皱的石墨烯相比,层
                                                               为润滑添加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机械剥离法重
            状结构更规整的石墨烯可以更容易地在层间发生滑
            动;较大的层间距会降低石墨烯片层的能垒和层间的                            复性差,难以精确控制石墨烯的质量,不适合用于大
            范德华力等. 此外,石墨烯的化学修饰也直接影响了                           批量优质添加剂的生产.
            石墨烯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例如,石墨烯的二维结构                                而液相剥离法被认为是有望用于大规模生产高
            可能会被层间或边缘的官能团破坏,阻碍片层之间的                            质量石墨烯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首先需要对石墨原料
                                                                                                      [75]
            滑动;石墨烯上负载的纳米颗粒可以支撑石墨烯的片                            进行溶剂处理,以减少石墨片层间的π-π吸引 . 常用
            层结构,甚至增大层间距等. 由此可见,石墨烯润滑添                          的溶剂有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
            加剂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息息相关,而多数微观结构                            胺(DMF)、邻二氯苯等,它们都具有非常低的界面张
            又受控于合成方法. 如今,石墨烯的合成方法是其基                           力,可以克服石墨烯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从而减少

            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较                            纳米片剥离所需的驱动力            [76] . 然后对石墨烯进行超
                             [71]
            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 下面就对目前石墨烯添加剂的                           声、球磨等处理,进一步帮助溶剂分子嵌入石墨片层,
                                                                                                 [77]
            合成方法及相应微观结构进行介绍.                                   有效地增加层间距,从而提高剥离效率 . 液相剥离

            1.1    物理剥离法制备润滑添加剂                                法不仅可以通过外部能量输入调控石墨烯的二维尺
                                                                                             [78]
                物理剥离法分为机械剥离和液相剥离. 众所周                          寸,还能提升石墨烯的分散稳定性 ,在制备石墨烯
                                                                                                   [79]
            知,石墨烯的微机械剥离是由Novoselov等通过透明                        润滑添加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赵海朝等 采用超声
            胶带剥离块状石墨实现的               [72] . 此外,还可以通过          直接剥离工艺,在二甲亚砜中剥离膨胀石墨制备了少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