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5期
P. 175
764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1 卷
(a) (b)
Graphene HFG
(c) 200 (d) 200
176.5 150 176.5
Elastic constants/(N/m) 100 103.1 Elastic constants/(N/m) 100 120.9
150
50
50
0 0
Pristine graphene HFG Pristine graphene HFG
X-axis Y-axis
(e) Graphene (f) HFG
Z-axis
F
f
7.35Å
3.91Å
F 1
f 1
Fig. 4 Atomic model (a, b), in-pla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 d) and interlayer spacing (e, f) of
[115]
graphene and fluorinated graphene
[115]
图 4 石墨烯、氟化石墨烯的原子模型(a,b)、面内力学性能(c,d)以及层间距(e,f)
提升了分散稳定性,从而获得了优异的长期润滑作用. Fe O 的协同作用抑制了钢基底的氧化,减轻了表面
3
4
因此,可以通过热还原过程的设计来调控石墨烯润滑 的磨损. Meng等通过超临界CO 的化学还原,将两种
2
添加剂的层间距,从而进一步调控其摩擦学性能. 自身就有良好润滑性能的纳米材料复合,得到了
3.4 纳米粒子复合结构 Au/氧化石墨烯 [121] 、Cu/氧化石墨烯 [122] 复合润滑添加
尽管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已展现出优异的摩 剂. 该复合结构能在石墨烯片层因摩擦被破坏时释放
擦学性能,但仅凭石墨烯自身的润滑效果难以满足某 纳米颗粒,实现吸附膜的修复,达到长效润滑的目的,
些极端摩擦条件下的润滑需求. 将石墨烯与其他功能 如图5所示. Zhao等 [123] 通过原位绿色合成的方法,制备
性的纳米粒子复合是当前改善纯石墨烯润滑添加剂 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氧化石墨烯/Mn O 复合润滑添
3
4
摩擦学性能的可行方法,即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 加剂. 该种颗粒插层的微结构不仅扩大了石墨烯的层
料 [61,64,117-118] . 纳米粒子负载在石墨烯表面上的这种微 间距,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润滑效果,层间的颗粒还能
结构可以降低石墨烯片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 够发挥滚动效应,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得摩
地抑制了石墨烯的团聚现象. 此外,研究发现复合结 擦系数降低至0.07. 研究表明,两者的协同还有优异的
构的石墨烯不仅能保持两者的原有特性,还能产生良 高温润滑性能,温度升高,摩擦系数进一步降低至
好的协同效应. Song等 [119]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氧化石墨 0.05,在恶劣工况下具有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烯/α-Fe O 复合纳米润滑添加剂,研究发现α-Fe O 的 4 石墨烯润滑添加剂的结构演变与润滑机理
3
2
2
3
负载抑制了氧化石墨烯的团聚,在润滑油中具有稳定
的分散性. 相比于单一物或混合物,该复合添加剂的 在摩擦过程中,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其微观
减摩抗磨性能更加突出. 乔玉林等 [120] 利用液相超声剥 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研究石墨烯润滑添加剂在服
离法,制备出石墨烯/Fe O 复合材料. 石墨烯和纳米 役时的微观结构演变及其润滑机理,对于优化石墨烯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