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248
第 42 卷 第 1 期 高 原 气 象 Vol. 42 No. 1
2023 年 2 月 PLATEAU METEOROLOGY February, 2023
张玉洁, 冯俊杰, 张武,等, 2023.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分析[J]. 高原气象, 42(1): 244-256. ZHANG Yu‐
jie, FENG Junjie, ZHANG Wu,et al, 2023. Analysis of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Qingdao[J]. Plateau Meteorology, 42(1): 244-256.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2. 00037.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分析
4
张玉洁 1, 2 , 冯俊杰 , 张 武 , 涂爱琴 1, 2 , 李恒昶 1, 2
3
(1. 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31;
2. 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31;
3.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 济南 250031;
4.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利用山东青岛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全球数
据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GDAS)数据, 研究了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基于
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HYSPLIT)
和轨迹统计(TrajStat)软件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传输路径进行了研究, 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
ry, CWT)对其潜在源区和浓度贡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青岛市 PM 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2. 5
-3
35. 3 µg·m , 冬季最高, 春、 秋次之, 夏季最低。PM 2. 5 质量浓度年超标率分别为 8. 22%, 7. 40%,
11. 51%和7. 38%, 重污染日仅出现在冬季, 夏季从未出现过超标日。(2)PM 质量浓度季节日变化呈“双
2. 5
峰双谷”型, 峰值出现在 08:00(北京时, 下同) -10:00、 21:00 -22:00, 谷值出现在 16:00 -18:00、 02:00
-04:00; SO 质量浓度季节日变化呈“单峰”型, 日间浓度高于夜间, 采暖季日变化曲线波动更明显; NO 2
2
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 峰值时间较 PM 日变化峰值时间略早。(3)PM 质量浓度与气温、 日降水量、
2. 5
2. 5
-1
风速、 逆温起始高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 422, -0. 212 和-0. 106(风速≤2. 5 m·s )、 -0. 15; 与
气压、 逆温层强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19 和 0. 10; 与逆温层厚度相关性不明显; 与相对湿度
的相关性不唯一。(4)春、 秋、 冬季的气流轨迹来自西北和偏北方向, 西北气流占比最高, 分别为
70. 27%, 75. 39% 和 100%, 其污染轨迹的 PM 质量浓度最高, 是青岛市春、 秋、 冬季外来大气颗粒物的
2. 5
最重要输送路径; 夏季东南向的气流轨迹占比最大, 为 45. 89%, 其污染轨迹的 PM 质量浓度最高, 为
2. 5
青岛市夏季外来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输送路径。PM 质量浓度潜在源区冬季分布范围最广, 潜在源贡献
2. 5
因子值最高, 春、 秋次之, 夏季最小。春、 秋、 冬季主要潜在污染源区和高浓度贡献潜在源区位于河北
南、 河南中东、 安徽西、 山西西、 鲁西南等地, 是青岛市春、 秋、 冬季 PM 污染外来输送的主要源区; 夏
2. 5
季高浓度贡献潜在源区位于河北东南、 河南东北以及鲁西南等地。
关键词: PM ; 质量浓度; 潜在源区;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
2.5
文章编号: 1000-0534(2023)01-0244-13 中图分类号: P4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2. 00037
1 引言 大气环境中的重要问题。PM 作为大气颗粒物的
2. 5
代表性污染物之一, 对人体健康、 大气能见度以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
重, 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空气污染物中 气候变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周述学等, 2020;
的大气颗粒物因涉及范围广, 危害性大, 成为我国 盛丹睿等, 2021), 开展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研究刻
收稿日期: 2021⁃09⁃08; 定稿日期: 2022⁃03⁃31
资助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D052); 山东省气象局引导类科研项目(2021SDYD11); 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
目(2018sdqxz05)
作者简介: 张玉洁(1972 -), 女, 山东烟台人, 正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探测资料应用研究. E-mail: yjzh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