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23

第 45 卷            刘    江,等: 有限长锥体诱导的斜爆轰波非定常结构的数值研究                              第 9 期

               2    结果与讨论


               2.1    尖锥诱导的斜爆轰波流场结构

                   与尖楔不同的是,具有轴对称结构的尖锥
                                                                                                    E
               诱导的激波后流场是非均匀流场,需经历一个等
               熵  压  缩  过  程  直  至  平  行  尖  锥  表  面  , 该  流  动  称  为  2  ρ 1  2  3  4  5  6  7     d
               Taylor-Maccoll (TM) 流动,此效应使尖锥诱导的
               爆轰波强度弱于相同初始条件下尖楔诱导的爆                                                                 c
               轰波。图    5  为有限长尖锥诱导的斜爆轰波密度                                           D
               等值云图。爆轰波阵面分为              4  个区域  [29] ,其中
                                                                  y                                 b
               AB  段为类  ZND  的光滑区,BC      段为类胞格的单
                                                                   1                                a
               三波点区,CD     段为胞格的双三波点区,DE             段为
                                                                            C
               受  Prandtl-Meyer (PM) 膨胀波影响的双三波点结
               构区域。图中的红线分别代表               4  个不同区域的
               流线,即流线      a、流线   b、流线   c  和流线   d。对于                 B
               爆轰波阵面中不受         PM  膨胀波影响的       AD  段,在
                                                                      A
               TM  流动的影响下,流线        a、b  和  c 经过爆轰波阵               0                 1               2
               面后,并不与锥体壁面平行,而是偏转一个较小                                                 x
               的角度,随后,经过等熵压缩,流线逐渐偏转到与                              图 5    有限长锥体诱导的斜爆轰波密度云图
               锥体斜壁面平行。当进入            PM  膨胀波影响区时,           Fig. 5    Density field of the oblique detonation structure induced
               流线再逐渐偏转到与水平壁面平行。                                               by a finite cone

                   为了分析流场的相应变化,图              6(a)~(b) 分别呈现了不同流线上的压力和马赫数分布。流线                       a、b  和
               c 具有相似变化,来流未燃气体经过爆轰波后,压力急剧升高,速度下降,但仍然是超声速流。随后,波后
               气流满足    TM  流动,并在波阵面三波点的横向激波的影响下,波后的压力呈现锯齿状变化,其整体略微
               上升,且流线      a、b  和  c 的压力平均值依次下降,马赫数平均值依次略微升高。当到达肩点时,波后的超
               声速燃烧产物会进入          PM  影响区域,在该区域膨胀波的影响下,燃烧产物的压力下降,马赫数升高。当燃
               烧产物流出该影响区时,流动不再受                 TM  效应和   PM  效应的影响,燃烧产物压力和马赫数趋于稳定。爆
               轰波阵面    AB  结构的流线     a 靠近尖锥壁面,经历的          PM  影响区较窄,故压力和马赫数变化较快,但是该流
               线经历的    TM  阶段较长,使得其稳定时的压力较低。流线                     b  和流线  c 经历的   TM  阶段减少,而      PM  影响
               阶段增加,因此压力和马赫数变化逐渐变缓,但压力较高。爆轰波阵面                                DE  段直接位于     PM  影响区,且没

                        60                                       8

                                                        a                                        a
                        50                              b c      7                               b c
                                                        d        6                               d
                        40
                                                                 5
                      p  30                                     Ma  4
                                                                 3
                        20
                                                                 2
                        10
                                                                 1

                         0                1               2      0                 1               2
                                          x                                        x
                                    (a) Pressure                            (b) Mach number

                                            图 6    沿锥体流线上的压力和马赫数变化曲线
                                     Fig. 6    Pressure and Mach number along the streamlines with cone


                                                         09210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