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22

第 45 卷            刘    江,等: 有限长锥体诱导的斜爆轰波非定常结构的数值研究                              第 9 期

               区长度   L =0.01,此时,在不同网格精度下,半反                       1.3
                      1/2
               应区长度     L  2  对应的网格数分别为        2.5、5.0  和
                         1/
               7.5,分别命名为网格       1、网格   2  和网格   3)。流场            1.2
               中的间断采用自适应网格进行加密,加密级数
                                                                 y  1.1
               为  3  级,计算网格如图      2  所示。自适应网格基于
               密度进行加密,无量纲临界密度              ρ=3.8(确保流场
                                                                  1.0
               中的间断网格加密覆盖)。当流场密度高于临界
               密度时,进行自适应网格加密,低于临界密度时
                                                                  0.9
               网格释放。因此,在         3  种加密网格精度下,爆轰                         0.7    0.8    0.9    1.0     1.1
                                                                                     x
                                                       −4
               波附近经过加密的流场网格尺寸分别为                   5×10 、
                                                                        图 2    自适应加密网格局部图
               2.5×10 和  1.67×10 ,对应半个反应区         L 1/  2  所用
                    −4
                                −4
                                                                    Fig. 2    Localized view of the adaptive grids
               网格数分别可达到        20、40 和  60,分别对应网格       1、
               网格  2  和网格   3。图  3  为  3  种网格精度下典型的密度等值云图,爆轰波阵面几种不同的结构均能清晰
               显示,但是网格       1  所计算的爆轰波结构中,锥尖附近光滑区域较长。图                       4  为不同网格精度下锥体壁面的
               压力分布曲线,网格         1  得到的爆轰波后压力在锥体的斜坡部分呈近似不变状态,而网格                             2  和网格  3  得到
               的压力在爆轰波阵面三波结构的影响下呈震荡变化,且变化的趋势一致,因此本文中采用第                                          2  种网格尺
               寸,即网格    2。


                        ρ                              ρ                             ρ
                        7                              7                             7
                   2    6                         2    6                        2    6
                        5                              5                             5
                        4                              4                             4
                        3                              3                             3
                        2                              2                             2
                  y     1                       y      1                       y     1
                   1                              1                             1






                   0           1           2      0           1          2      0            1          2
                               x                              x                              x
                          (a) Mesh 1                     (b) Mesh 2                     (c) Mesh 3
                                                图 3    不同网格尺度下的密度云图
                                            Fig. 3    Density fields with different grid scales
                                            60

                                                                         Mesh 1
                                            50                           Mesh 2
                                                                         Mesh 3
                                            40

                                           p  30
                                            20

                                            10

                                             0                1                2
                                                              x

                                          图 4    不同网格尺度下沿锥体表面的压力变化曲线
                                     Fig. 4    Pressure along the conical surface with different grid scales


                                                         092101-4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