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5年第2期
P. 30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2025 年 第49卷 第2期

                                                     研   究   与   论   著



              2.3.1    C2~C7节段各年龄组之间离心率的比较结果                                                              续表 5
                  首先分别对3组C2~C7节段的离心率进行正态                           节段(均值±标准差)              节段          P值
              性检验。经检验,各组各节段的离心率均服从正态                                                        C4       <0.001
              分布且方差满足齐性(P>0.05)。然后采用单因                                C3(0.82±0.05)         C5       <0.001
              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在C2~C7节段,3组之间的离                                                      C6         0.02
                                                                                            C7         0.56
              心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C5         0.62
                   表4   不同年龄组C2~C7节段之间的离心率比较                          C4(0.85±0.05)         C6        <0.01
                 Tab.4  Comparison of eccentricity values from C2~C7 segments
                               between age groups                                           C7       <0.001
                节段      青年组        中年组        老年组       P值            C5(0.85±0.05)         C6         0.02
                 C2    0.80±0.06  0.80±0.06  0.81±0.05  0.58                                C7       <0.001
                 C3    0.82±0.05  0.82±0.06  0.83±0.05  0.71          C6(0.83±0.05)         C7        <0.01
                 C4    0.85±0.05  0.85±0.05  0.86±0.04  0.82          C7(0.82±0.06)
                 C5    0.85±0.05  0.85±0.05  0.84±0.05  0.46        比较结果显示,184名被试C4和C5节段的离心
                 C6    0.84±0.05  0.83±0.04  0.83±0.07  0.63
                                                                率均值最大,C2节段的离心率均值最小;C2节段
                 C7    0.82±0.06  0.82±0.05  0.80±0.07  0.35
                                                                的离心率显著小于C3~C7节段;C3节段的离心率显
                  在C2~C7全节段,3组的离心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著小于C4和C5节段;C4节段的离心率与C5节段无
              其中,在C5~C7节段,青年组和中年组的离心率均                          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大于C6和C7节段;C6节段
              值略大于老年组。而在C2~C4节段,老年组的离心                          的离心率显著大于C7节段。

              率均值略大于青年组和中年组。                                    2.4.2    各节段之间CSA的比较结果

              2.3.2    C2~C7节段各年龄组之间CSA的比较结果                        经检验,各节段之间的离心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
                  检验各组的CSA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满足齐                         差满足齐性(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
              性(P>0.05)。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研究在C2~C7                       法研究不同节段之间的C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节段,不同年龄段之间的CSA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
                                                                 P<0.001)。同样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分
              结果如下:在C2~C6节段,青年组与中年组的CSA                         析,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代表P<0.05,**代表
              无显著差异,这两组的CSA均显著大于老年组,并                           P<0.01,***代表P<0.001。
              且在C2~C5节段,青年组的CSA均值最大,老年组                                                  ***
              的CSA均值最小;而在C7节段,青年组的CSA显著                                120            *** ***  ***
              小于中年组(P<0.05),但与老年组无显著差异,                                110          **        ***
                                                                       100               **  ***
              中年组的CSA显著大于老年组(P<0.01)。                                   90                    *** ***

                                                                                                   ***
              2.4    不同节段形态学参数的比较                                       80
                  如前所述,由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CSA/mm 2  70
                                                                        60
              组和节段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本节以节段为主                                    50
              效应比较不同节段的离心率和CSA。                                         40

                                                                        30
              2.4.1    各节段之间离心率的比较结果                                    20
                  经检验,各节段之间的离心率符合正态分布且                                  10
                                                                         0
              方差满足齐性(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C2   C3   C4    C5   C6   C7
              方法研究不同节段之间的离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
                                                                           图2   不同节段之间的CSA比较
              意义(P<0.001)。进一步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                              Fig.2  Comparison of CSA values from C2~C7 segments

              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图2可知,C4节段的CSA均值最大,且显著

                        表5   不同节段之间的离心率比较                       大于除C2节段以外的其他节段;C7节段的CSA均
                 Tab.5  Comparison of eccentricity values from C2~C7 segments
                                                                值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所有节段;C2、C3和C5
                 节段(均值±标准差)              节段          P值
                                                                节段的CSA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三者均显著大于C6
                                          C3       <0.001
                                                                和C7节段的CSA。
                                          C4       <0.001
                   C2(0.80±0.06)          C5       <0.001       2.5    CSA与AP和RL的关系
                                          C6       <0.001           颈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在不同区域及不同个体
                                          C7       <0.001       中有所不同,CT脊髓造影的结果表明颈髓的前后


                                                             14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