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124

2054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第 38 卷

              1.2    模型建立                                       与第   3  个质量单元。
                                                                    (5) 吊架结构不同部位对应简化后的各质量单元
                  根据吊架的周期性结构形式和实际工况下受力
                                                                分布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即吊架三维结构的中心线
              特征,并结合文献        [4-5] 中将吊架结构三维模型简化
                                                                上。由于     1  号肋板前侧锥体结构相对于整个吊架结
              为二维模型的经验,采用集中质量法按照一定简化
                                                                构略向下倾斜,为了便于计算和简化模型,设                     1  号肋
              规则将其连续分布质量集中并简化到吊架结构的某
                                                                板前侧锥体结构简化后的两个质量单元与肋板处简
              些位置上,其简化规则与编号方式如下所述:
                                                                化后的质量单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1) 基于吊架结构肋板的刚性和惯性较大的事
                                                                    (6) 简化后吊架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应与吊架结
              实,将吊架结构的        10  块肋板近似抽象为        10  个质量单
                                                                构真实约束保持一致,受力情况应与吊架结构在实
              元,并将    10  个质量单元依次从左到右编号为              3  至  12。
                                                                际工况下所受载荷相同,由于吊架-机翼前后吊点的
                  (2) 由于吊架结构的前上部梁、后上部梁和下部
                                                                功能是用于固定吊架结构             [19] ,故将其简化为两个固
              梁具有弹性大、刚性小的特点,故将它们的质量集
                                                                定简支点。
              中到吊架结构的        10  块肋板上,并将其近似看作            9  段
                                                                    简化后的吊架结构由           12  个质量单元和      11  段梁
              无质量的弯曲梁单元,用于第              3  到第  12  个质量单元
              之间的连接。                                            单元串联构建了集中质量-弯曲梁模型如图                     2  所示。
                  (3) 考虑到吊架-机翼前后吊点、吊架-发动机后                      该模型有三个边界点,将第            1  个质量单元的下端(吊架-
              吊点质量较小,故将吊架-机翼前后吊点的质量分别                           发动机前吊点)作为模型第一边界输入点,第                     6  个质
              集中到吊架结构的         4  号与  10  号肋板上,吊架-发动机           量单元的上端(吊架-机翼前吊点)作为模型的第二
              后吊点的质量集中到吊架结构的               3  号肋板上。             边界输入点,第       12  个质量单元的上端(吊架-机翼后
                  (4) 由于  1  号肋板前侧锥体是由        4  个  T  形梁组成     吊点)作为模型的边界输出点,且模型的边界输入点、
              的弹性大、惯性大的结构,且其长度近似为两个肋                            边界输出点均编号为          0,从左到右为模型传递方向。
              板之间距离的       2  倍,故将   1  号肋板前侧锥体结构简                  假 设 每 个 质 量 单 元 的 质 量 为      m i (i = 1,2,3,··· ,
              化为两个质量单元与两段弯曲梁单元。考虑到锥体                            11,12),只产生垂向运动,并忽略其转动惯量。由于
              最前端的吊架-发动机前吊点的连接结构质量较大                            实际工程应用中,吊架结构变形较小,故假设每段弯
              且与发动机相连传递振动,故将其中一个质量单元                            曲梁单元为欧拉梁模型,只产生弯曲变形且不考虑
              集中到吊架-发动机前吊点连接结构的最大尺寸处,                           其质量和剪切变形,依据等比例吊架结构三维模型
              将其编号为      1。另一个质量单元集中到吊架-发动机                     测得相邻各质量单元之间的距离为梁单元长度                      l i ,通
              前吊点与     1  号肋板的中间处,将其编号为             2;第一段       过计算吊架结构三维模型中              T  形梁、上部梁及下部
              弯曲梁单元用于连接第            1  个质量单元与第      2  个质量      梁的截面惯性矩        I,进而求出相邻质量单元之间的弯
              单元,第二段弯曲梁单元用于连接第                  2  个质量单元        曲梁单元的抗弯刚度          EI。

                                                 吊架-机翼                                          吊架-机翼

                  y
                                                  前吊点                                            后吊点
                                                           0
                  m 1     m 2     m 3     m 4    m 5             m 7     m 8     m 9     m 10   m 11       0
                       l 1    l 2     l 3     l 4    l 5      l 6    l 7     l 8     l 9     l 10   l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EI 1    EI 2    EI 3   EI 4    EI 5    EI 6    EI 7    EI 8    EI 9   EI 10   EI 11
                 0                                       m 6                                             m 12
                     吊架-发动机            吊架-发动机
                       前吊点               后吊点

                                                  图 2 吊架集中质量-弯曲梁模型
                                           Fig. 2 Concentrated mass-bent beam model of pylon

                  由材料力学可知,1        号肋板前侧锥体的         T  形梁截      示,其中吊架结构总质量          M = 244 kg,总长度  L = 3.25 m,
              面形状如图      3(a) 所示,其截面惯性矩为:                       弹性模量为      E = 103 GPa。

                                1
                                             3
                                    3
                                         3
                            I T = (Be −bh +ae )        (1)      1.3    吊架集中质量-弯曲梁模型传递方程
                                             2
                                    1
                                3
                  肋板之间的矩形截面如图             3(b) 所示,其截面惯
                                                                    定义各质量单元连接处状态矢量                 Z 、  Z 、  Z 、
                                                                                                             0
                                                                                                     L
                                                                                                         R
                                                                                                         i
                                                                                                     i
                                                                                                             1
              性矩为:
                                                                Z 和  Z 的形式均为:
                                                                      0
                                                                  0
                                     1   3                        6   12        [                ] T
                                 I R =  b 2 h 2        (2)                  Z = Y    Θ     M    Q         (3)
                                    12
                  经过对吊架结构三维模型的测量及计算,得到                          式 中, Y、  Θ、 M、 Q  分 别 为 该 处 状 态 矢 量 的 最 大 位
                                                                                               L
              的吊架集中质量-弯曲梁模型的初始参数值如表                      1  所   移、角位移、内力矩和剪切内力;               Z 、 Z 分别为质量
                                                                                                   R
                                                                                               i   i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