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36

1058                            武 汉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2025 年 6 月

                改正数中只包含综合后的整周基准模糊度,不影                            是,虚拟观测值相比于实际观测值的差分存在一
                响用户端的高精度定位。                                      定的不足,主要是在生成虚拟参考站时内插大气
                1.3 灾害应急环境下格网点观测值的生成                             误差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使得其误差改正效果
                     为了兼容用户端效率并降低服务端的计算                          不如实际的观测站。虚拟参考站 v 上卫星 s 第 j 频
                压力,在生成非差误差改正数的基础上,联合虚                            率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表示为:
                                                                    s
                拟参考站和卫星的几何距离生成虚拟观测值                      [15] 。      P v,j =
                格网点观测值的生成是灾害应急环境下高精度                                   ( X v - X  s ) +(Y v - Y  s ) +( Z v - Z s ) +
                                                                                            2
                                                                                2
                                                                                                        2
                定位中的关键,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对用户站                                     s
                                                                     O ( P u,j )                        (15)
                的硬件延迟和大气误差进行改正。在灾害应急                                s
                                                                     L v,j =
                环境下,虚拟观测值技术的关键在于生成密集的                                           2           2           2
                                                                       ( X v - X  s ) +(Y v - Y  s ) +( Z v - Z s ) +
                格网点,因为这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观测
                                                                         s
                数值,以更准确、迅速地实时监测和评估灾害影                                O ( L u,j )                        (16)
                                                                                   s
                                                                           s
                响范围。通过密集的格网点布置可以实现对灾                             式中, O ( P u,j )、 O ( L u,j ) 分别为虚拟参考站 v 的伪
                害区域的高密度监测,及时掌握灾情变化,为紧                            距和载波的非差综合误差改正数,是通过参考站
                急救援和灾后恢复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A、B、C 的非差误差改正数以综合误差内插的方
                     格网点观测值生成是通过周围的参考站内                          式 得 到 的 ; ( X v,Y v,Z v ) 为 格 网 点 的 准 确 坐 标 ;
                                                                          s
                                                                       s
                                                                    s
                插出格网点的大气误差信息,同时结合接收机端                            ( X ,Y ,Z ) 为使用广播星历在测站观测时刻经
                和卫星端的误差重新拟合观测值,观测值对于用                            过迭代得到的卫星位置。
                户误差的削弱程度取决于格网点大气误差内插
                                                                 2 灾害应急环境下低成本终端高精
                的精度,格网点观测值的定位原理如图 1 所示。
                                                                     度定位

                                                                 2.1 低成本终端质量控制

                                                                     在 应 急 情 况 下 ,BDS 用 户 可 能 面 临 信 号 干
                                                                 扰、定位精度不足、参考站受损导致增强定位信
                                                                 息失效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应急定位服务
                                                                 的 效 率 和 准 确 性 ,给 灾 害 救 援 工 作 带 来 一 定 困
                                                                 难。相较于测量型接收机,低成本接收终端硬件
                                                                 质量较差,使得采集的数据受观测噪声、多路径
                                                                 效应、粗差等影响,质量有一定的差距,利用常规
                                                                 算法难以持续实现高精度定位。
                                                                     常规的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虽然可以剔
                                                                 除大部分粗差,但是由于低成本终端的粗差较大
                            图 1 格网定位原理示意图
                                                                 且同一历元的观测值较少,因此数据标准化所用
                     Fig. 1 Diagram of Grid Positioning Principle
                                                                 到的均值和标准差所受到的影响较大,且 k 0 和 k 1
                     图中 A、B、C 为 3 个参考站,U 为用户站,用                  作为常量阈值不能根据当前历元的整体观测值
                户定位时,并不直接生成用户附近的观测值,而                            质量进行调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分
                是按照一定的间隔逐个格网点生成虚拟参考站                             位法的抗差建模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且无须数
                观测值,生成后的观测值各个格网点、各颗卫星                            据先验分布的特点,通过舍弃数据中绝对值较大
                保持独立,当用于生成虚拟观测值的各基线所固                            的 部 分 ,仅 使 用 数 据 中 心 周 边 的 数 值 来 计 算 阈
                定的卫星数不一致时,以所有基线均成功固定的                            值,从而避免了异常值对判别标准的影响,相较
                卫星为准,可以满足参考站覆盖范围内用户定位                            于传统 IGGⅢ权函数,该方法不需要对数据进行
                的卫星数。生成虚拟参考站观测值后,用户只需                            新 息 值 标 准 化 ,而 是 利 用 四 分 位 法 动 态 确 定 阈
                要获取距离自己最近的虚拟观测值以及虚拟格                             值,基于这种方法建立的抗差模型可以有效地计
                网点的坐标即可进行解算,大大降低服务器的数                            算方差膨胀因子,用于评估多元回归模型中自变
                据传输压力,增强了定位服务能力。需要注意的                            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16]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