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7
2024 年 4 月 第 48 卷 第 4 期 本刊专稿
展理念是否依赖于人的认知存在”这一“本体论”话题 的理解决定了研究对象(如可持续发展、公平竞争、健
的认知,设计了 2 种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这也例证 身房服务质量)的存在(至少是社会性的存在),那么就
了研究的“本体论”对“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更细 会更倾向于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行为者如何理解和解
的“具体方法”)的影响。 释研究对象,进而了解研究对象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的
研究者在“本体论” “认识论”乃至“方法论”层面 价值与意义—研究对象如何存在。
的基本认知(或者说研究的根本立场)被托马斯·库恩 综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
称为“范式(paradigm)”。如果我们将不同研究范式以 直观性、操作性和本质性 3 个层面存在差异。直观性
本体论为标准排列成一条光谱,光谱的一端是坚持社 差异是读者们直观可见的不同之处,也是 2 种研究本
会独立于人的认知而存在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 质差异的外在显现。操作性差异是判断质性或量化研
另一端是认为社会的本质是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究的直接标准,即以哪一种视角分析数据。本质性差
和认知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中间则是各式 异不仅导致了上述 2 种差异,而且也是社会科学研究
各样的“骑墙派” [2]9-26 。如果研究者认为研究对象独立 者选用哪一种研究方法的根本原因。当然,这种“选
于行为者(一般指研究者和数据收集对象)而存在,行 用”的烦恼是自然科学研究者无须担心的,因为自然的
为者有关研究对象的认知是研究对象对他(或她)的影 (或者说物理的)存在“独立”于人之外,而社会的“存
响的反映,那么就会倾向于用指标和数字测量这种反 在”不(必)然。这也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
映,进而得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如果研究者认 究对象在“存在(being)”—“客观现实”与 “(至少在
为研究对象依赖于行为者的认知,行为者对研究对象 一定程度上的)主观现实” —方面的本质差别。
体育学质性研究中的四重误区
上海体育大学 熊 欢
伴随着我国体育学研究的日益丰富与多元,各类 研究者实地收集的资料作为必不可少的证据来源,这
质性研究逐渐崭露头角。如何确保质性研究的合理 是对经验/资料收集过程的基本要求。然而,质性研究
性、规范性和适用性,成为众多学生与学者面临的一个 并非仅限于经验收集与整理,它还涉及逻辑推理与分
重要方法论挑战。笔者从如下 4 个方面对体育学质性 析过程。研究者需通过一定的手段解释、归纳、批判
研究中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误区进行初步讨论。 现实经验/现象等,并在一定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遵循
1 认识层面的误区 一定的规范。因此,质性研究应包含 2 个要素:经验资
1.1 “质性”与“定性”的混用 料与分析逻辑。评估一项质性研究一方面须关注其提
在讲授科研方法的课程时,笔者要求学生搜集质 供的一手资料是否鲜活、丰富且独具特色,另一方面须
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论文,并进行交流分享。结果学 审视对这些资料的归纳、诠释、解读及批判性思考是
生们能精确地挑选并分享量化研究的学术论文,而对 否具备学理贡献。
于质性研究论文,搜集到的种类繁多。许多学生找到 在各类学术期刊中时常会见到一种以思辨方式对
的质性研究论文实际上是纯粹的论证性文章,缺乏研 研究现象进行诠释的文章,这类文章并不要求研究者提
究过程与一手经验资料,属于思辨性论述,部分为综述 供一手的研究过程与资料,即只有 logical 没有 empirical,
性质论文。他们误认为未包含统计数据或数字的论文 仅包含逻辑推理而缺乏一手经验资料的支撑。一些学
即为质性研究论文,这反映出在认知层面上对质性研 者将其称为定性研究,有些也被叫作理论研究或思辨
究的误解。 研究,还有些被叫作论证型的综述研究。在陈向明的
质性研究是建立在逻辑经验的(logical-emprical)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和笔者的《体育人文
基础上的,符合托马斯·库恩所界定的科学范式。质性 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及应用》中都将这类研究概括地
研究要求研究者亲自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强调将 称为定性研究,以与需要经验和研究过程的质性研究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