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5
2024年4月15日出版 专家组.体育学质性与量化研究:差异、误区与应对[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4):1-12
本刊专稿
体育学质性与量化研究:差异、误区与应对
专家组
摘 要: 为提升体育学研究方法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助力体育学良性发展,本刊组织国内 5 名学者对体育学质性与
量化研究的差异、应用误区与应对策略进行专题研讨。清华大学胡孝乾认为,质性与量化研究存在直观性、操
作性、本质性 3 个层面的差异,直观性差异是 2 类研究本质差异的外在显现,操作性差异是判断质性或量化研
究的直接标准,本质性差异不仅导致了上述 2 种差异,而且是社会科学研究者选用哪一种研究方法的根本原
因。上海体育大学熊欢认为,在体育学质性研究中存在认识层面、研究设计层面、逻辑推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等
四重误区,在使用或评估具体质性研究时,需要考虑其设计、执行和分析的整体性,以及如何在特定的研究背景
中应用其发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王富百慧认为,在体育学量化研究能力有待提升的同时,应保持
对体育学研究中“量化至上”倾向的警醒,体育学量化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思想与方法的平衡,既要用科学的方
法研究问题,更要时刻保持理论反思的态度。上海师范大学李刚认为,当前我国体育学量化研究主要在样本数
据、指标设定、计量模型、结果解读等方面存在问题,体育学研究者应树立信心、苦练内功、立足现实、坚持操
守。首都体育学院李骁天认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主要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研究设计缺陷、模型
选择偏误等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导向及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提升研究质量的首要步骤,同时应加强因
果推断方法和数据挖掘的应用以及跨学科方法的融合。
关键词: 体育学;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24)04-0001-12 DOI:10.16099/j.sus.2023.12.30.0012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三层差异
清华大学 胡孝乾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量化研究(quan- 本文通过借鉴 Roy Bhaskar [7]10,18,101 对批判实在主
titative research)是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法,二 义(critical realism)分层本体论(stratified ontology)的
者在多个层面存在明显不同。例如,这 2 种研究方法 观点,论述了这 2 种研究方法在直观性、操作性、本质
在研究数据(data)方面存在直观的差异,它们也有各自 性层面的差异,并尝试以一个奥运遗产研究案例说明
的优势—质性研究长于深度探究问题,量化研究善 3 个层面差异间的关系。
[1]
于进行大规模调查 。有学者 [2]7-11,32-34 明确提出,上述 1 直观性差异
可见差异在本质上是这 2 种研究方法迥异的哲学立场 直观性差异意指读者能够在研究报告中直接读到
造成的结果。而且,也正是它们截然不同的哲学立场, 的不同之处,主要包括研究数据、研究问题、研究结果
导致这 2 种研究方法虽然长期并存于社会科学研究领 方面。这一概念对应的是分层本体论中的“经验层
域,却较少在一个研究中同时出现—尽管存在同时 (the empirical)”社会实在—社会行为者可以直接体
使用量化和质性方法的混合研究,但也有很多学者 [3-6] 验到的社会实在,即个体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感受到
从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层面对其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的社会事件 [7]186 。
收稿日期:2023-12-30;修回日期:2024-02-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