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12
专家组. 体育学质性与量化研究:差异、误区与应对
考察 2014 年中超联赛比赛日 PM 2. 5 数据与中超俱乐 这项政策强制规定 U23 球员上场次数,导致这些球员
部球员当天表现的关系。2014 年至今,中国环境治理 队内竞争减弱,他们就会偷懒,表现水平下降。这种解
已取得了很大成绩,论文用较为陈旧的数据计算结果 释缺乏说服力,原因在于作者忽视了“幸运者偏差”。
并据此提出建议,明显不合时宜。 再如,某篇论文发现,某地区体育彩票销售量与当地体
1.2 指标设定 育事业财政支出呈高度正相关。作者的解释是体育事
一些量化研究论文设定的指标并不能准确度量实 业财政支出提升了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居民扩
际情况。例如,某篇论文设定了我国各省份的体育用 大体育消费直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信心基础,进而使
品出口竞争力指数,其分子为“出口量−进口量”,分母 当地居民增加体育彩票等娱乐型体育消费支出。但可
为“出口量+进口量”。假设甲地某产品出口量为 1,进 能更符合现实的解释是,体育彩票是体育事业的“生命
口量为 0;乙地出口量 100,进口量 50。此时甲地贸易 线”,体育彩票销售增长为当地体育部门提供了更多的
竞争力指数为 1,乙地为 0.33。仅以此数值说明甲地 公益资金,由此提升了体育事业财政支出。
的竞争力大于乙地,是不科学的。又如,某篇论文旨在 2 应对建议
分析居民体育参与水平与家庭财务违约风险的关系, 2.1 树立信心
使用“家庭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居民家庭财务违约风 中国体育事业在国家发展进程中飞速进步,其间
险。这并不得当,原因在于不同家庭间甚至同一家庭 蕴藏了大量亟待发掘、研究和总结的学术“富矿”。高
不同时期都是异质的。即使处于相同的资产负债率, 质量论文是稀缺品,各家学术期刊都非常珍视,并希望
不同家庭在相同时期或同一家庭在不同时期财务违约 将其率先刊发。在评审一篇高质量论文的过程中,审
风险也是不同的。 稿人也会从中深受启发,提出各项意见的目的是进一
1.3 计量模型 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坚信发表论文人人
一些量化研究论文的计量模型并不可靠。例如, 平等,唯一的标准就是论文的质量。样本选择得当、数
某论文旨在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影 据完整翔实、指标设定科学、计量方法合理就为完成
响,却只包括不足 10 年的年度数据,指标变量少于 一篇优秀的量化研究论文提供了坚实基础。前文提到
5 个,样本量过少、过窄,据此计算出的结果并不可 一些论文中存在的样本数据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目
靠。又如,一些论文为了说明中国体育产业增速高于 前中国体育领域的一些数据还不够完整和准确,甚至
国民经济增速,衡量前者使用的是名义值,衡量后者使 不同部门对同一项指标的统计口径都不一致,如何获
用的却是剔除物价上涨之后的实际值,这就夸大了体 得完整、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成为衡量研究者核心竞争
育产业相对国民经济的增速。再如,中国 GDP 的统计 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方法曾有数次调整,不考虑这一情况,单纯采用不同口 2.2 苦练内功
径得出的年份数据来考察各项体育事业对当地经济的 目前中国体育界待研究问题太多,选题本身不应
影响,计算出的结果可能不准确。 成为问题,即最关键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有没有能
1.4 结果解读 力做”。体育学研究者应深入研读母学科经典文献和
一些量化研究论文对于量化结果的解读存在偏 新近成果,真正了解相关的理论和模型的前提条件和
差,甚至是因果倒置。例如,某篇论文发现某支足球队 适用范围,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式照搬甚至滥用。要真
连胜次数越多,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越大。作者 正了解、尊重和热爱体育,而不能凭着量化方法和工具
的解释是足球比赛存在动量效应,连续的获胜或失利 单纯地进行“学术套利”。研究者不应将科研工作视
会对下一场比赛结果施加正向或负向影响。这一结论 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是一项负担,而应热爱甚至是“痴
忽视了另一种可能,不同球队竞技水平不同,连胜场次 迷”于此。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充满着百思不解的煎熬,
越多,表明这支球队越可能是强队,下一场获胜的可能 但这些煎熬并非徒劳无功,而是一个累积过程,待机缘
性自然就越大。这与动量效应并没有直接关系。又 成熟,就注定会有“灵光乍现”的喜悦。量化研究的优
如,某篇论文发现,中国足协“U23 政策”实施以后, 势是避免主观因素干扰,得出相对客观的结果。目前
U23 球员表现的各项指标水平下降了。作者的解释是 已有多种相关量化研究理论和手段,研究者需要根据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