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P. 13
2024 年 4 月 第 48 卷 第 4 期 本刊专稿
研究主题设定指标,选择合理的计量方法,而不应“为 律,并能够提出指引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切实可行的
了量化而量化”,更不能为了使论文显得“可靠”而错 建议。
误地使用或使用错误的数理分析方法。 2.4 坚持操守
2.3 立足现实 源于多种因素,当下的研究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研
国际体育领域大部分量化研究基于西方发达国 究人员面临较大的科研考核压力,但无论基于何种理
家情况得出结果和结论,我国研究者在具体应用时 由,必须坚守基本的学术道德底线。笔者建议,如果发
还需要针对中国特色加以适当调整。例如,欧洲足 现自己的论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且还没想好解决方
球五大联赛是跨年制,国际上关于俱乐部球员转会 案就不要投稿。如果“问题论文”在某些期刊被侥幸
费统计口径与此接轨,即当年夏季加次年冬季。中 发表,不仅很可能被他人发现,甚至还可能会对相关政
国足球联赛是自然年制,考察中国足球俱乐部球员 策产生一定的误导。中国社会一直在进步,越来越多
转会费的各赛季投入,就不能直接采用国际口径统 的人都意识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当大多数人
计出的结果。很多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是发达国家 去争“捕鼠”权力的时候,最后真正并且唯一能够带来
十几甚至几十年前发生过的,需要借鉴经验,但也必 超额回报的是最好的“捕鼠器”而不是“捕鼠”的垄断
须意识到国外已经有的“桥”未必是最好的。中国具 权。笔者相信,基于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中国“桥”
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且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必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上砥砺前行,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已有模式,而是要进 3 结束语
一步发展,这就必须要造好中国人自己的且可被其 量化研究只是找出规律的方法之一,自身也有不
他国家发展借鉴的“桥”。 足。目前,一些学科领域的确存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
中国体育事业的实践者普遍乐于向研究者分享其 作中的过度数学化、模型化等不良倾向,但前提是相关
经验,也希望得到理论指引以实现进一步发展。体育 研究者已经普遍“掌握”量化研究方法。基于中国体
研究者应与实践者进行深入和广泛的交流、互动与合 育学界的实际情况,量化研究方法还需要得到进一步
作,不能闭门造车。一项出色的量化研究成果应是在 推广和应用。需要警惕的是,一些人反对量化研究的
深入了解体育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以某项代表性事 真实原因不是反对这一方法的滥用,而只是为了掩饰
例为对象,经过严苛的稳健性检验,总结出普遍性规 自身在此方面的缺陷。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应用的科学性审思
首都体育学院 李骁天
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及数据科技的进步,体育社会 1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科学性存在的问题
科学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实证定量研 1.1 理论基础不足,研究设计存在缺陷
究方法(如一般线性回归、Logistic 回归和计数回归模 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被低
型)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关键工具。学者应 估。高质量的研究应建立在坚实的理论(不仅指西方
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揭示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对 社会科学的理论,还包括根植于中国特色的体育学理
社会现象的理解,还能深入探索体育参与与社会经济 论)基础之上。在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多研究
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随着这些方法的广泛应 科学问题不明确,且缺乏理论分析和支撑。在这种情
用,如何确保方法应用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况下研究往往缺乏问题意识,难以对领域内的现有知
成为重要议题。本文旨在审视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 识体系作出贡献。例如,部分论文在分析体育参与对
中方法应用的科学性,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 社会的影响时,未能充分基于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理
来的发展方向。 论,导致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