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62
杨梓静,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513
认知,大量过鱼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难以达 等 [23] 研究发现,集群规模越大,鱼群内个体越
到预期过鱼目标 。为提高过鱼效率,研究人 倾向于与鱼群整体保持相同的运动速度。当鱼
[4]
员广泛开展水力学与鱼类行为学实验,通过营 群进入过鱼设施及周边流场区域时,鱼体间的
造过鱼设施典型流场并进行放鱼测试,尝试解 交互作用在鱼群的溯流运动中逐渐发挥作用。
析鱼类溯流运动与水力条件之间的响应关系 [5-6] 。 例如,Hemelrijk 等 [24] 通过对比不同队形和个体
同时,考虑到鱼类野外游动过程呈现出不同程 间距下独游与群游鱼类个体的游泳效率发现,
度的群聚行为,部分研究在分析鱼水运动响应 群游个体总能比独游个体更高效。石小涛等 [25]
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鱼类集群作用,以 则发现,相对于个体,鲢幼鱼群体在不同流速
期量化鱼群在不同水力特性与集群效应叠加影 工况下的持久上溯能力均显著提升。
响下的上溯迁移过程 [7-8] 。 尽管围绕“鱼-水”运动响应关系和鱼类集群
围绕鱼类对水流刺激的行为响应,近年来 上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相关实验普遍
已开展大量研究,所涉水力参数主要包括流速、 根据相似准则模拟过鱼设施水流条件,存在因
湍动能、湍动耗散率、雷诺应力及涡量等 [9-10] 。 鱼体无法与物理模型同步缩小而带来的“鱼-水”
其中,流速、湍动能和湍动耗散率作为影响鱼 比例不对等问题,研究结果受模型整体尺寸、
类游泳行为的基本参数而受到广泛关注。例如, 缩放比例及实验区形状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
李丹等 [11-12] 通过鱼类溯流运动行为测试发现, 有关鱼类溯流运动与集群个体交互作用间定量
杂 交 鲟 [Huso duricus (♂)× Acipenser schrencki 关系的精细分析依然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
(♀)] 幼鱼的流向运动趋势与流速密切相关,其 进一步厘清鱼类在水力刺激与集群个体交互效
在 0.10、0.30 与 0.50 m/s 流速下的溯流游泳分 应共同影响下的上溯运动特性,本研究以四大
别以逆流前进、逆流静止和逆流后退为主。雷 家鱼中的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幼鱼为
青松等 [13] 则通过观测鱼类自主运动时的滞留行 对象,以鱼类在过鱼设施区域内的感知水流条
为,得到马口鱼 (Opsariichthys bidens) 绝对流速 件为依据,营造目标流场并开展鱼类行为学实
偏好范围为 0.30~0.35 m/s。Liu 等 [14] 研究发现, 验,测定不同群体大小鱼类在目标流场中的集
短须裂腹鱼 (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 喜好低 群行为与上溯运动特征,综合解析鱼类在“水力-
湍 流 动 能 区 域 , 其 在 高 湍 动 能 (0.100~0.150 集群”叠加作用下的运动分布规律,以期为过鱼
J/kg) 区域的游动活跃性偏高。Silva 等 [15] 则进 设施水动力环境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
一步将有利于大西洋鲑 (Salmo salar) 导航和稳 据支持。
定游泳的湍动能范围确定至小于 0.030 J/kg。此
[16]
外,Tan 等 发现鳙 (Aristichthys nobilis) 更倾向 1 材料与方法
于选择在湍流耗散率 (TDR) 为 0.020~0.065 m /s
2
1.1 实验用鱼
范围内的区域运动。
本实验选用鲢幼鱼 [ 全长 (14.6±2.2) cm,
集群作为鱼类的基本生物属性,其对过鱼
体长 (12.1±1.5) cm,叉长 (13.0±1.4) cm,体宽
设施运行效率的影响逐步得到认知。研究显示,
集群鱼类具有更高的导航能力,能够更快地锁 (1.3±0.1) cm,体重 (28.3±10.2) g] 作为对象,在
定洄游路径,从而缩短洄游时间并提高洄游成 开放水槽中进行鱼类行为学实验。实验鱼均由
功率 [17-18] 。当鱼类过坝时,鱼类的群体密度不 湖北省宜都市渔场提供,通过充氧水包运输至
仅影响其确定过鱼设施进口的能力,还与其在 三峡大学生态水力学实验室,并在专业循环养
过鱼通道内的上溯积极性和平均通过时间有 殖系统中暂养 1 周,以确保鱼体活性良好。暂
关 。在微观尺度上,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鱼类 养期间,系统 24 h 持续供氧以保持溶解氧含量
[19]
群体中个体对近邻个体位置和活动的行为响应 在 95% 以上,且每日自循环更换 35%~45% 体
密不可分 [20-21] 。付世建等 [22] 研究发现,随着群 积的水量,控制水温为 (22.2±0.5) °C,pH 为
体数量上升,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 鱼 7.1±0.3。暂养期间采用自然光周期,每日 6:00
群内个体间的最近邻距离减小,速度同步性、 与 18:00 各 投 喂 1 次 , 投 喂 量 占 鱼 体 重 的
排列极性和刺激反应有所下降。Herbere-Read 2%~5%。实验时,随机捞取健康活泼、规格相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