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61
2025, 49(7): 079513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DOI: 10.11964/jfc.20241214788
“水力-集群”交互作用对鲢幼鱼上溯行为的影响
杨梓静 1,2,3 , 林晨宇 1,2,3* , 石小涛 1,2,3 , 丁浩雨 1,2,3 , 梁则章 1,2,3 , 第一作者:杨梓静,从事生态水利、
鱼类过坝技术研究,E-mail :
5
4
石尚上 1,2,3 , 李志敏 , 戎贵文 , 罗 佳 1,2,3 , 任开元 1,2,3 907908602@qq.com
1. 三峡大学,湖北省鱼类过坝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 宜昌 443002;2. 三
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3. 三峡大
学,鱼类保护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2;4. 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5;5.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
【目的】厘清鱼群上溯过程中的“鱼-水”运动响应关系是水电工程过鱼
设施设计的重要基础。为量化鱼类在水力驱动与集群效应共同影响下 通信作者:林晨宇,从事水生态与环
境及河流连通性修复方面的研究。在
的上溯行为规律。 Freshwater Biology、Fisheries Research
及《生态学杂志》等期刊共发表论文
【方法】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种鲢为对象,测定个体与 10 尾群体鲢幼鱼 28篇,SCI/EI论文11篇,获国家授权
发明专利6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
在非疲劳、不同湍动水平流场中的溯流运动特征。
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E-
【结果】①在低湍动流场中,单尾鲢幼鱼上溯成功率为 100%,平均耗 mail:linchenyu@outlook.com
时 (40±27) s,运动分布均匀,对流速无明显偏好。②在局部高湍动流
场中,单尾鲢幼鱼倾向在低流速与低湍动区驻留,利用卡门涡街降低
瞬时能耗,上溯耗时显著增加 (84±54) s。③ 10 尾鲢幼鱼群体上溯轨
迹分布相对集中,集群吸引和引导作用促使鱼类成队列沿主流上溯。
④在局部高湍动流场中,10 尾鲢幼鱼群体受集群排斥作用影响,未能
有效避开高速高湍动水流,其上溯过程受阻,上溯成功率显著降低至
54%,上溯耗时延长至 (88±12) s。
资助项目: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结论】鲢幼鱼在上溯过程中的运动分布主要受流速和湍动能的综合 (52179070,52279069,52279055);湖
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4AFB292,
影响,且表现出对高湍动水流的规避趋势。集群游动时,个体间的吸 2023AFA005);三峡大学科学基金
引和引导作用有助于优化上溯路径节约能耗,而排斥作用则可能降低 (2024RCKJ016)
其上溯效率,不利于个体鱼对水流条件的充分利用。本研究可在集群 收稿日期:2024-12-03
修回日期:2025-02-18
规模调控与特征流场营造两方面为过鱼设施的优化设计与高效运行提
文章编号:
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000-0615(2025)07-079513-17
关键词: 鲢;幼鱼;水力刺激;流场;鱼类集群;过鱼设施;上溯行为 中图分类号:S 956
文献标志码:A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水利工程建设在防洪、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
© 《水产学报》编辑部(CC BY-NC-ND 4.0)
也引起了一系列水生生态问题 。其中堤坝、堰、闸等挡水建筑物降 Copyright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1]
Fisheries of China (CC BY-NC-ND 4.0)
低了河流的物理与生态连通性,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对水生生物
[2]
的物种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过鱼设施作为修复河流连通性的重要
手段,通过帮助鱼类过坝,促进其种群迁移与基因交流,实现对鱼类
[3]
资源的有效补偿 。然而,受制于对过鱼设施内复杂鱼水关系的有限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