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56

沐希成,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512

                                       130 dB 扬子鳄吼叫声  130 dB 脉冲声
                               对照组     130 dB A. sinensis  130 dB intermittent  25  150 dB 扬子鳄吼叫声 150 dB intermittent
                                                                                          150 dB 脉冲声
                       number of times to enter the fishway  20        number of times to enter the fishway  20
                              control group
                                                                            150 dB A. sinensis
                                            hissing
                                                        sound
                                                                                             sound
                                                                                hissing
                        25
                     进入鱼道次数  15                                     进入鱼道次数  15
                                                                        10
                        10

                                                                                   0.60
                                               0.60
                                         0.40
                                                                                           0.40
                             0.40
                                  0.60
                                      鱼道进口流速/(m/s)    0.40  0.60             0.40  鱼道进口流速/(m/s)  0.60
                                  fish passage inlet flow velocity           fish passage inlet flow velocity
                                            (a)                                        (b)
                                             图 8    不同工况下鱼道进口通过率对比
                           Fig. 8 Comparison of fish passage rates at the fishway inle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同程度的变化        (图  4),但变形后的声音频率仍处                 于持续不变的噪声。导致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于鲤科鱼类敏感的频率范围内。导致声音频率                             可能是因为某部分声音的时间特征缺失,导致
                                                                                              [35]
              发生改变可能是实验水槽均为封闭的室内水槽,                            鱼类对此种声音并不是特别敏感 。尽管本研
              易发生边壁效应和产生驻波,从而使得水下播                             究未能精准找到鱼类敏感的时间片段,但仍能
              放的声音发生变化          [26-27] 。尽管供试声源在室内             在一定程度上阻拦鱼类在河道上溯将其控制在
              动水水槽内发生变化,但仍可使实验鱼产生明                             河道下游,从而增加鱼道进口通过率                  (图  5-c~d)。
              显的负趋音行为         (图  5-b~e)。这可能是因为齐口                  相同频率不同声强下的声音对于鱼类的
              裂腹鱼属于鲤形目          (科) 骨鳔鱼类,具有韦伯氏                 驱赶效果不同       [36] 。Liu  等 [17]  研究发现裸腹叶须
              器,对声音的刺激更为敏感 。如刘猛等                      [29]  发  鱼  (Ptychobarbus kaznakovi) 在不同声压级的扬
                                         [28]
              现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对  100~2 000  子鳄吼叫声刺激下,远离声源的反应时间不同。
              Hz 内的声音刺激更为敏感。                                   Qin  等 [37]  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声压级的递增,
                                                       [30]
                   鱼类会对捕食者的声音产生反捕食行为 ,                         拉萨裸裂尻鱼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的
              如龙珍满等      [31]  发现四大家鱼幼鱼在捕食胁迫下                  反应次数和游泳速度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通
              均呈“C”型快速启动游泳模式远离捕食者。扬子                           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实验鱼穿越声音屏障的次数,
              鳄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个体仅                             发现穿越声音屏障的次数与声压级呈正相关趋势
              在安徽南部和浙江少数地区分布,并会捕食鱼                             (图  6)。导致结果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声压级
              类 [30, 32] 。虽然长江上游并未发现有扬子鳄分布,                    的递增,鱼类产生的生理压力或不适感也随之
              但不能忽略早期长江上游的鱼类与扬子鳄具有                             递增,进而促使鱼类更快地远离声源或增加游
              共同的生活史 。                                         泳速度   [38-39] 。Smith  等  [40]  发现鱼类在噪声暴露下
                           [9]

                                                               的应激反应,发现高声压级条件下,鱼类会产
              3.2    声音类型和声压级对鱼类趋音行为的影响
                                                               生生理压力并改变其行为。

                   鱼类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取决于声音能否达
                                                               3.3    声音、水流对鱼道进口通过率的影响
              到鱼类的接收频率范围、振幅波动和时间结
                 [33]
              构 。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将驱鱼声                                 相对于河道宽度,鱼道进口尺寸较小,不
              源分为两类,即捕食者发出的声音和脉冲音                     [17, 34] 。  到前者宽度的    1%,且鱼道进口的流量也相对较
              通过对比实验鱼在声音屏障下游                  (区域   2) 的停      小。相对于河道流量,鱼类难以有效感知鱼道
              留时间、进入鱼道次数、穿越声音屏障次数等                             进口水流,因此需采用辅诱、驱鱼措施对鱼类
              指标,发现扬子鳄吼叫声的阻拦效果较优于脉                             进行引导,以提升过鱼效果             [7, 41] 。声音辅助诱驱
              冲声。而      Neo  等  [34]  发现脉冲噪声的驱鱼效果优             鱼措施作为不对鱼类造成伤害的非物理屏障,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8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