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水产学报》2025年第5期
P. 28
郑卫卫,等 水产学报, 2025, 49(5): 059102
结果显示,使用该雌性特异 DNA 分子标记鉴定 殖群体的性别鉴定,证明该差异 DNA 片段可作
的性别 (图 4) 与性腺组织切片鉴定的性别结果 为圆斑星鲽雌性特异 DNA 分子标记。近年来,
一致 (图版),这表明本研究中鉴定的圆斑星鲽 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已被大量研究证明可以比传
雌性特异 DNA 分子标记及建立的遗传性别鉴定 统的分子标记鉴定技术更加准确和有效地鉴定
方法可用于圆斑星鲽的遗传性别鉴定。 鱼类的性别特异 DNA 分子标记,如乌鳢 (Chan-
[30]
na argus) 、大黄鱼 、鳜 (Siniperca chuatsi) 、
[23]
[31]
♂ ♀
大口黑鲈 [22] 、蓝鳍金枪鱼 [24] 、斑鳢
1 2 3 4 5 6 7 8 9 1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C. macul-
214 bp ata) 、斑石鲷 [21] 等。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
[32]
145 bp
序技术鉴定出的圆斑星鲽雌性特异性 DNA 分子
标记将极大推动圆斑星鲽全雌性苗种培育技术
的发展和建立。
在圆斑星鲽养殖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快
速、有效、易于操作的遗传性别鉴定方法。本
研究中,实验基于 W 染色体特异性插入 DNA
片段两侧约 150 bp 的 Z、W 染色体同源序列设
图 4 雌性特异 DNA 分子标记对 117 尾圆斑星鲽
计了雌性和雄性共享的引物对。经过 PCR 扩增
性别鉴定的结果
和 2%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很容易地根据
Fig. 4 Genetic sex identification of 117 individuals of
DNA 电泳条带的数量来区分雌鱼 (ZW) 和雄鱼
V. variegatus using the female-specific DNA marker
(ZZ),即雌性个体中可扩增出长短 2 条 DNA 条
3 讨论 带、雄性个体中只扩增出 1 条短的 DNA 条带。
理论上,实验也可以识别出 WW 超雌个体 (只
由于圆斑星鲽雌性个体生长速率明显快于 有 1 条长的 DNA 条带)。此外,利用该方法可
雄性,因此,培育圆斑星鲽全雌苗种进行单性 以在几个小时内得到性别鉴定结果。因此,该
养殖是圆斑星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 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简单、可避免假
求。然而,圆斑星鲽性别特异 DNA 分子标记的 阳性等优点,可用于养殖场简易实验条件下的
缺乏极大地阻碍了其性别控制育种技术的发展 圆斑星鲽遗传性别鉴定,节省检测成本,提高
和建立。本研究通过对 17 尾雄性和 17 尾雌性 检测效率和可操作性,极大地促进圆斑星鲽全
圆斑星鲽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雌苗种培育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目前,基于
成功地筛选出一个 Z、W 染色体同源且 W 染色 高效、快速 PCR 扩增方法的遗传性别鉴定方法
体特异性插入的长度为 69 bp 的差异 DNA 序列。 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鱼类的遗传性别鉴定,如
经过两轮 PCR 扩增验证和对另一个圆斑星鲽养 斑石鲷 [21] 、大刺鳅 (Mastacembelus armatus) 、
[33]
500 μm 1 500 μm 2
图版 圆斑星鲽性腺组织石蜡切片和 H.E 染色
1. 精巢,2. 卵巢。
Plate Paraffin section and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ing of the gonad tissues of V. variegatus
1. testis, 2. ovary.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