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摩擦学学报2025年第4期
P. 129

第 4 期              周海滨, 等: MoS 2 镀层类型对湿式铜基摩擦材料高速重载下的摩擦学行为影响                                  617

                  0.11                                               1.0

                      (a)              Cu-BFM-MoS 2 @Ni                  (b)              Cu-BFM-MoS 2 @Ni
                                       Cu-BFM-MoS 2 @Cu              0.9                  Cu-BFM-MoS 2 @Cu
                                                                     0.8
                 Friction coefficient  0.09                          Stable friction coefficient  0.7
                  0.10
                                                                     0.6
                                                                     0.5


                  0.08                                               0.4
                                                                     0.3
                                                                     0.2
                       3         4        5        6                      3        4         5        6
                             Rotational velocity/(kr/min)                      Rotational velocity/(kr/min)
                      Fig. 11    (a) The mean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b) stabl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Cu-based friction materials
                                 图 11    含2种改性MoS 2 摩擦材料的(a)平均摩擦系数与(b)稳定摩擦系数

            提升,摩擦系数整体呈降低趋势. 其中,Cu-BFM-MoS @                    成其机械接触摩擦力相比Cu-BFM-MoS @Ni试样更
                                                                                                  2
                                                        2
            Cu试样在低速下具有相对较高的摩擦系数,但其摩擦                           高. 随转动速度提升,摩擦热快速增加,摩擦材料受热
            系数随转速提升而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降低趋势. 因                            发生强度降低而致使机械摩擦力下降. 摩擦副界面温
            此,在相对较高的摩擦条件下,Cu-BFM-MoS @Ni材                      度提升还会造成摩擦界面润滑油黏度的降低. 此时,
                                                    2
            料试样的摩擦系数开始反超前者. 对于摩擦过程中的                           摩擦力(摩擦系数)开始随转动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
            稳定摩擦系数而言,其整体随测试速度表现出与摩擦系                           低. 在这个阶段,由于Ni即可以提高MoS 与基体的结
                                                                                                  2
            数相似的降低变化规律,但从变化趋势来看,含MoS @                         合特性,又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对基体进行固溶强化.
                                                        2
                                                               导致Cu-BFM-MoS @Ni试样相比Cu-BFM-MoS @Cu
            Ni材料在所有测试条件下均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2                        2
                                                               试样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利于减少材料随摩
                油膜形成的黏性剪切力和微凸体产生的机械摩
                                                               擦界面温度的软化现象,阻碍了摩擦系数机械分量随
            擦力是离合器摩擦材料工作中摩擦力的主要来源,其
                                                               转动速度的降低. 因此Cu-BFM-MoS @Ni试样的摩擦
                      [29]
            表达式如下 :                                                                           2
                                                               系数开始超过Cu-BFM-MoS @Cu试样.
                                                                                       2
                                                       (14)
                                f = f v + f c
                                                                   随着相对转动速度提升至6 000 r/min时,对于Cu-
            式中,f 为润滑油膜的摩擦力,f 为机械接触摩擦力.                         BFM-MoS @Cu试样,由于摩擦界面处温度的快速提
                                        c
                  v
                                                                        2
            上式中,根据边界润滑理论,油膜形成的摩擦力也可                            升,油膜的支撑性能进一步劣化,甚至某些区域因较
            以用下式表示.                                            高的闪点温度而引起油膜局部碳化,从而使液固接触
                                                               面积减小,导致摩擦系数机械部分的分量(干摩擦部
                                                       (15)
                               f v = Aa w τ l
                                                               分)快速增加. 在此情况下,Cu-BFM-MoS @Cu试样因
            式中,A为滑动面之间的名义接触面积,                 a W 是液体接                                           2
                                                               MoS 的分解以及MoS @Cu/Cu界面缺陷存在导致摩
            触面积在名义接触面积A中所占的百分数,                   τ l 流体表          2              2
                                                               擦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加剧,使得瞬时摩擦系数曲线
            面剪切强度.
                                                               的上下摆动,形成较低的稳定系数. 在此不稳定摩擦
                机械部分的摩擦力可以用下式表示:
                                                               过程中,摩擦材料与摩擦对偶之间微凸体的过度啮合
                                                       (16)
                           f c = A(1−a w )τ s + f p            是导致Cu-BFM-MoS @Cu试样摩擦系数又开始提升
                                                                                 2
            式中,1−a 代表摩擦材料与摩擦对偶之间的真实接触                          的主要原因.
                     w
            面积在名义接触面积中的占比,τ 为固体的表面剪切                               含2种MoS 摩擦材料的磨损量如图12所示. 经过
                                                                            2
                                         s
            强度,f 则为犁沟效应产生的阻力.                                  测试摩擦对偶的磨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不在本
                  p
                在较低的摩擦转速下,2种材料所处的边界摩擦                          文中讨论. 由图12可知,与材料分析及摩擦系数的分
            状态相似,即摩擦分量中由油膜造成的剪切分量相似.                           析结果相符,在所有测试条件下Cu-BFM-MoS @Ni试
                                                                                                      2
            此时,摩擦性能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机械接触摩擦力的                            样的耐磨性均高于Cu-BFM-MoS @Cu试样. 尤其在
                                                                                            2
            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真实接触区域中材料本征摩擦学                           较高的测试转速下,因避免了摩擦失稳现象产生,Cu-
                                                                                                  −5
                                                                                                       3
            性能的差异. 对于Cu-BFM-MoS @Cu试样,由于MoS              2     BFM-MoS @Ni试样的磨损率为6.62×10  mm /J,比
                                       2
                                                                        2
            发生分解导致接触区分布的润滑组元体积的减小,造                            Cu-BFM-MoS @Cu试样低30%以上.
                                                                           2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