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5期
P. 98

第 5 期                    孟凡明, 等: 热变形求解及其对高速点接触弹流润滑影响研究                                       687

                 1.1                                                10
                                    Q=180 N, no TD                           Q=180 N
                                    Q=180 N, with TD                         Q=351 N
                 1.0                Q=351 N, no TD                  8        Q=606 N
                                    Q=351 N, with TD
                 0.9                Q=606 N, no TD                  6
                                    Q=606 N, with TD
                h/μm                                               g c /nm
                 0.8                                                4

                 0.7                                                2

                 0.6                                                0
                  −1.5  −1.0  −0.5  0.0   0.5   1.0   1.5            −1.5  −1.0  −0.5  0.0   0.5   1.0   1.5
                                    x/a                                                x/a
                               (a) Film thickness                             (b) Composite thermal deformation
                 1.2                                               125
                          Q=180 N, no TD                                     Q=180 N, no TD
                          Q=180 N, with TD                         110       Q=180 N, with TD
                 0.9      Q=351 N, no TD                                     Q=351 N, no TD
                          Q=351 N, with TD                                   Q=351 N, with TD
                          Q=606 N, no TD                            95       Q=606 N, no TD
                p/GPa  0.6   Q=606 N, with TD                      T/℃  80   Q=606 N, with TD


                 0.3
                                                                    65

                 0.0                                                50
                  −4.5     −3.0     −1.5     0.0      1.5            −4.5     −3.0     −1.5     0.0      1.5
                                    x/a                                                x/a
                               (c) Film pressure                                  (d) Film temperature

              Fig. 7  Film thickness, composite thermal deformation, film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t varied applied loads without and with TD
                          图 7    不同载荷下不考虑和考虑热变形时的的油膜厚度、综合热变形、油膜压力和油膜温度


            热容分别为486和582.1 J/(kg∙℃)、导热系数分别为                    线向出口位置有一定的倾斜,这是因为热变形主要发
            36和46 W/(m∙℃). 使用的润滑油仍为4 050合成航空润                  生在靠近出口区位置,即接触中心右侧,如图7(b)所
            滑油.                                                示,因此使接触中心右侧的油膜厚度减小得更多,膜
                在本研究中,等效曲率半径R 和R 分别设定为                         厚曲线自然地向油膜出口倾斜.
                                               y
                                           x
            10和159 mm,接触椭圆的椭圆率k为6.0,该椭圆率与                          此外,研究还发现,考虑热变形后,最大油膜速度
            球轴承滚球-套圈挤压接触时形成的椭圆率比较接近.                           减小,二次压力峰值略微降低,如图7(c)所示,进一步
            以下的数值仿真中如无特殊说明,载荷Q设置为351 N                         引起靠近出口区处中层油膜温度略微降低,如图7(d)
            (对应的Hertz接触压力p 为1.0 GPa),卷吸速度u 设置                  所示.
                                 H
                                                      r

            为15 m/s,滑滚比s设置为0.1.                                4.2    卷吸速度的影响

            4.1    载荷的影响                                           图8(a)给出了不考虑和考虑热变形时卷吸速度对
                图7给出了不同载荷下不考虑和考虑热变形时的                          油膜厚度的影响. 可以看出,卷吸速度越大,膜厚越
            油膜厚度和综合热变形. 由图7(a)可以看出,载荷越                         大,膜厚平坦区范围越狭窄. 考虑热变形后,中心膜厚
            大,膜厚越小,最小膜厚位置越靠近油膜出口区. 考虑                          和最小膜厚均减小,三种卷吸速度下中心膜厚减小的
            热变形后,x/a=0处的中心膜厚减小. 当载荷Q分别为                        百分比分别为1.04%、1.31%和0.72%,最小膜厚减小的
            180、351和606 N时,在不考虑热变形情况下,最小膜                      百分比分别为1.32%、1.46%和0.93%;且靠近出口区处
            厚分别为0.714、0.672和0.632 μm;在考虑热变形情况                  的膜厚减小的程度更大,这是因为该区域热量累积导
            下,最小膜厚分别为0.709、0.662和0.621 μm,三者分                  致了较大的综合热变形,如图8(b)所示. 另外,随着卷
            别减小了0.56%、1.46%和1.80%. 这是因为考虑表面热                   吸速度的增大,最大综合热变形量逐渐减小,这是因
            变形后,两接触固体表面向油膜区域膨胀,对油膜形                            为卷吸速度越大,固体的“热对流”效应越显著(见式
            成挤压,使油膜厚度减小. 此外,还可以发现,不考虑                          11a和11b的左端项),使得接触固体温度降低,进一步
            热变形时,油膜轮廓底部平坦,考虑热变形后,膜厚曲                           热变形减小.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