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2期
P. 17

162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1 卷

            金属型刹车片由增强材料、摩擦性能调节剂和粘合剂                            区域;其次,分别在靠近和远离油缸侧的刹车片上选
            组成,半金属型刹车片的增强材料是金属纤维,摩擦                            取6个测点,这些测点应广泛分布于实际摩擦接触区
            性能调节剂是矿物填料和金属粉体,粘合剂是树脂.
                                                               域内,测点位置选取情况如图2所示;然后,由于单次
            其中,金属纤维和金属粉体两者的用量要高于刹车片
                                                               制动下,磨损后的刹车片磨损量不易得到,则取某一
            所有材料用量的50%. 该刹车片具有良好导热性和较
                                                               制动工况下300次制动次数(制动间隔是90 s)为1组试
            低磨损率等. 配副材料为汽车HT 250制动盘.

            1.2    磨损量测量及表征                                    验,用数显式深弓架千分尺测得1组试验前后各测点

            1.2.1    磨损量测量方案                                   刹车片的厚度,并计算出磨损量;最后,取这6个测点
                首先,对刹车片进行初磨,以找到实际摩擦接触                          的平均磨损量作为刹车片在该组制动工况下的磨损量.



                      1           2         3                               1′               2′

                                        4
                           5               6                                               4′
                                                                               3′
                                                                              5′       6′





                 (a) Away from the brake pads on the cylinder side     (b) Near the brake pads on the cylinder side
                                        Fig. 2  Distribution of brake pad wear measuring points
                                                  图 2  刹车片磨损测点分布图


            1.2.2    磨损性能表征参数                                  架试验方法》,选定最大的制动减速度为0.8 g,制动压
                (1) 单组磨损试验磨损量W是在某一设定制动压                        力(MPa)取为0.8、1.0、1.2、1.4和1.6共5个数值.

            力、制动初速度情况下,实施了300次制动操作,某一                          1.3.3    摩擦面温度的选定
                                                                                  [14]
            侧刹车片上的6个随机测点的磨损量的平均值.                                  采用预置测温法 ,在制动盘表面微贴热电偶,
                (2) 磨损量均值     W 是在某一制动初速度或制动压                  对制动盘摩擦面温度进行实时测量. 因为在某一制动
            力下进行的全部磨损试验,这些磨损试验的单组磨损                            工况下进行1组模拟制动试验即300次制动(制动间隔
            试验磨损量的平均值.                                         是90 s,以减小每次制动试验摩擦界面温度的互相影
                (3) 磨损量稳定系数α——反映刹车片磨损量在                        响),所以记录每次制动试验末的摩擦面温度,取这些
            非固定量下的稳定性;个别极大值误差容易使磨损量                            温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制动工况下的摩擦面温度.

            稳定系数偏离真实值. 其计算公式为
                                                               2    结果与讨论
                                    W
                                α =                     (1)
                                    W m                            制动压力为0.8 MPa、制动初速度为40 km/h为1组
            式中:W 是磨损量最大值,mm,           W 是磨损量均值,mm.            制动工况,基于以上参数,共能组合出45组制动工况,
                   m

            1.3    制动工况参数                                      分别在45组制动工况下进行单组磨损制动试验,同时

            1.3.1    制动初速度的选定                                  对每组制动工况的刹车片磨损量和摩擦面温度进行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且为了真实模拟                         测量和监测,分析各制动工况参数对刹车片磨损的影
            汽车制动工况和方便获取试验数据,制动初速度(km/h)                        响规律,进而拟合出制动工况参数与刹车片磨损量的
            在40~120范围内选定40、50、60、70、80、90、100、110和             经验计算公式.

            120共9个值.                                           2.1    制动压力对刹车片磨损性能的影响

            1.3.2    制动压力的选定                                       基于上述45组单组磨损制动试验,分别计算出对
                根据《QC/T564-2008乘用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                    于制动压力下的3个磨损性能参数,并绘制出它们与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