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35
1 期 王树舟等:基于Noah-MP陆面模式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分布及变化特征 31
图10 青藏高原西部、 中部、 东部和整体的2000 -2018年平均地表潜热通量变化
Fig. 10 Changes in annual mean LH flux for the western, central, eastern and entire QXP during 2000 -2018
果相近。但是, 潜热通量在 2009 年有明显的减弱, 潜热约 50 W·m , 远大于冬季(约 5 W·m )。而且
-2
-2
而在 2016 年有明显的增强, 所以整体变化趋势并 夏季平均潜热年际变化稍大, 冬季年际变化较小。
不明显。图 11 为高原整体在每年的四个季节的潜 另外, 夏季平均潜热在 2003-2015 年有较明显的减
热通量变化。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 高原平均的春 弱。这是引起年高原整体[图 10(d)]平均潜热通量
季平均潜热 20~30 W·m , 和秋季相当。夏季平均 在2003 -2015年有明显减弱的主要因素。
-2
图11 青藏高原春季、 夏季、 秋季和冬季的2000 -2018年平均地表潜热通量变化
Fig. 11 Changes in seasonal mean LH flux on the QXP for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during 2000 -2018
4 结论 修改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后的 Noah-MP 陆面
模式, 对 2000 -2018年青藏高原陆面过程进行了模
使用中国区域高分辨率大气强迫场资料驱动 拟。分析了模拟的地表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分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