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31
1 期 王树舟等:基于Noah-MP陆面模式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分布及变化特征 27
观测通量的站点很少, 从 2007 年至今逐渐增多。
由于多种原因, 采集的数据会有较多缺测值。珠峰
站和 BJ 站在 2008 年数据缺测值相对较少。阿里站
和藏东南站在 2013 年数据缺测值相对较少。所有
感热和潜热通量数据都已经过质量控制。图 2 为 4
个观测站 2008 年或 2013 年观测的感热通量和模拟
的感热通量的对比。不过, 观测也不会一直就是准
确的。王介民等(2007)曾指出, 涡动相关法仍然存
在对湍流热通量低估的问题, 会造成能量不闭合问
图1 四个观测站点分布
题。当然, 还有其他的因素(如仪器上有积雪)也会
Fig. 1 The locations of the 4 observation sites
影响到仪器的观测(Shi and Liang, 2014)。从图 2
表1 观测站点和数据介绍
(a)可见, 在珠峰站, 模式模拟的 2008 年月平均感
Table 1 Introduction of observation sites and data
热通量和对应的观测结果比较吻合。模拟和观测
地貌 数据
-2
观测站 架设仪器 的感热通量都在 5 月份达到最大, 接近 80 W·m 。
特征 年份
总体上, 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 0. 96, 可以
珠峰(QOMS) CSAT3三维超声风速仪 戈壁荒漠 2008
通过 99% 显著性检验(表 2)。BJ 站[图 2(b)]的 1
BJ CSAT3三维超声风速仪 高寒草甸 2008
-4月感热通量模拟值低于观测值, 5 -7月模拟值高
阿里(Ali) CSAT3三维超声风速仪 戈壁荒漠 2013
于观测值。8 月和 9 月的模拟和观测较为一致。11
藏东南(SETORS) CSAT3三维超声风速仪 高密草木 2013
月和 12 月的观测感热通量值又明显低于模拟值。
分布特征以及季节、 年际变化特征。 阿里站[图 2(c)]观测和模拟的感热通量都是在 5月
-2
份达到最大, 高于 75 W·m 。藏东南站[图 2(d)]
3 结果分析
观测和模拟的感热通量都相对较弱, 整年在 50
3. 1 模式校验 W·m 以下, 3 月份达到最大, 接近 45 W·m 。观
-2
-2
在分析模拟的 2000-2018年地表感热和潜热通 测和模拟的相关系数和对应的 RMSE 见表 2。在这
量特征之前, 本节选用 4 个观测站点的涡动相关观 两个观测站, 模拟的感热通量强度和变化总体上是
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检验模式。在青藏高原上直接 和观测吻合的。
图2 模拟的月平均珠峰站、 BJ站、 阿里站、 藏东南站感热通量与对应观测结果对比
Fig. 2 Comparisons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monthly mean SH fluxes at QOMS site, BJ site, Ali site and SETORS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