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27
1 期 向 楠等: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南地区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23
纪 60~70 年代中期、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 白慧, 柯宗建, 吴战平, 等, 2016. 贵州冬季冻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21 世纪 00 年代到 10 年代三个时段高原地区整体低 及海温异常的影响[J]. 高原气象, 35(5): 1224-1232.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15. 00062.
温冰冻雨雪频次经历“偏少-偏多-偏少”的演变过
杜小玲, 高守亭, 彭芳, 2014. 2011 年初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
程。秋季 EOF1 表现为全区一致型的年代际变化,
气成因研究[J]. 大气科学, 38(1): 61-72.
20 世纪 60~70 年代高原秋季整体频次偏多, 1980 杜小玲, 彭芳, 武文辉, 2010. 贵州冻雨频发地带分布特征及成因
-2020 年频次偏少, 与 1981 年前后的年代际突变一 分析[J]. 气象, 36(5): 92-97.
致。冬季 EOF1 的空间分布为西南地区冬季变化的 黄浩, 张勃, 马尚谦, 等, 2021. 甘肃河东地区近 30 年季节极端气
温指数变化与环流影响[J]. 高原气象, 40(1): 133-144. DOI:
主模态, 表明西南地区冬季在 1985/1986 年前后有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19. 00118.
明显的突变特征, 经历“偏多-偏少”的变化过程。
黄嘉佑, 2004.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冬季 EOF2 的空间分布是高原地区冬季变化的主模 130-131.
态, 与高原春季 EOF1 的时间系数变化类似, 2009 陆虹, 周秀华, 黄卓, 等, 2019. 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
年左右有明显的突变特征。 特征[J]. 生态学杂志, 38(1): 237-246.
廖玉芳, 吴贤云, 杜东升, 等, 2011. 2008年湖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仅对青藏高原东部及
分析与数值模拟[J]. 自然灾害学报, 20(2): 169-176.
西南地区 60 年各季节低温冰冻雨雪频次的时空变
林益同, 赵春雨, 房一禾, 等, 2021. 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时空变化
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将关 及大气环流因子新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37(5):
注高原和西南的低温雨雪发生及其频次变化的 63-71.
归因。 毛淑君, 李栋梁, 2015. 基于气象要素的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综
合评估[J]. 冰川冻土, 37(1): 14-26.
参考文献: 宁亮, 钱永甫, 2006. 北非和青藏高原感热振荡特征及与我国东部
夏季降水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5(3): 357-365.
Alexander L V, Zhang X D, Peterson T C, et al, 2006. Global ob‐ 祁莉, 泮琬楠, 2021. 东亚气温前冬与后冬反相的变化特征及可能
served changes in daily climate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 影响因子[J]. 大气科学, 45(5): 1039-1056.
cipitati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钱晰, 2014. 中国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异常分析
111: D05109. [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Easterling D R, Evans J L, Karl T R, et al, 2000. Observed variabili‐ 任国玉, 封国林, 严中伟, 2010. 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
ty and trends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A brief review[J]. Bulle‐ 与展望[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5(4): 337-353.
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81(3): 417-426. 孙劭, 2021.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 特点及影响[J]. 中
IPCC AR5, 2013.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3 国减灾, (15): 10-17.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 [R]. London: Cambridge Univer‐ 邵勰, 张祖强, 陶丽, 2011. 2007/2008 年冬季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天
sity Press, Cambridge, UK. 气期间大气准双周振荡作用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34
IPCC SR1. 5, 2018. Global warming of 1. 5℃: an IPCC special report (3): 1-6.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 5 ℃ above pre-industrial 田青, 2017. 我国南方冬季持续性温湿异常事件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D]. 北京: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魏凤英, 2007.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第二版)[M]. 北
chang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京: 气象出版社.
[R].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吴洪宝, 吴蕾, 2005. 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M]. 北京: 气象出
John C J, 2000. A climatology of freezing rain in the Great Lakes Re‐ 版社.
gion of North America[J].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28 王纪军, 潘攀, 胡彩虹, 2013. 河南省冬季连续低温天气的时空变
(10): 3574-3588. 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36(4): 1-5.
Shi J, Wen K M, Cui L L, 2016.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n consecu‐ 王映思, 肖天贵, 董雪峰, 2021. 1961 -2019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长
tive days of severe weathers in China during 1959-2014[J]. Jour‐ 周期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特征[J]. 高原气象, 40(4): 760-
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6(6): 658-672. 772.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0. 00067.
Woo S H, Kim B M, Jeong J H, et al, 2012. Decadal changes in sur‐ 汪丽, 高洁, 曾波, 2016. 南方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分布和成
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cold surge characteristics over 因研究[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36(3): 39-43.
northeast Asia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 for the 温婷婷, 高晓清, 余迪, 等, 2021. 增暖背景下青藏高原雨季环流演
past three decades (19792011)[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 变 特 征[J]. 高 原 气 象 , 40(5): 991-1001. DOI: 10. 7522/j.
search, 117: D18117. issn. 1000-0534. 2020. 00096.
艾雅雯, 孙建奇, 韩双泽, 等, 2020. 1961~2016 年中国春季极端低 魏莹, 段克勤, 2020. 1980-2016年青藏高原变暖时空特征及其可能
温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 44(6): 1305-1319. 影响原因[J]. 高原气象, 39(3): 459-466. DOI: 10. 752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