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164

5 期                    左园园等:一次高原涡过境的不同云-降水垂直结构和特征研究                                        1257

















































                                                                                                 -1
               图4   2015年8月13日深厚强对流云-降水DSP阶段Ka-MMCR观测的Z(a,单位:dBZ)、V(b,单位:m·s )、V(c,单位:
                                                                       e
                                                                                      A
                                                                                                      T
                                        -1
                        -1
                     m·s )、σ(d,单位:m·s )和15:05回波强度谱(e,单位:dBZ),K-MRR观测的Z(f,单位:dBZ)和降水强度
                                                                                   e
                            v
                                         -1
                          R(g,单位:mm·h ),以及OTT2观测的地面R(h)和雨滴谱D-log N(D)(i,单位:m ·mm )
                                                                                                 -1
                                                                                            -3
                                                                              10
                                              (b)中向上(向下)箭头表示气流的上升(下沉)区
                                                -1
                                                                               -1
                                                               -1
               Fig. 4  Z (a,unit:dBZ),V (b,unit:m·s ),V (c,unit:m·s ),σ (d,unit:m·s )of Ka-MMCR observation in deep strong
                                    A
                                                    T
                                                                   v
                      e
                convective cloud-precipitation DSP stage and 15:05 echo intensity spectrum(e,unit:dBZ),Z (f,unit:dBZ)and R(g,unit:
                                                                                     e
                     mm·h )observed by K-MRR and surface R(h)and raindrop spectrum D-log N(D)(i,unit:m ·mm )observed
                                                                                                -1
                         -1
                                                                                           -3
                                                                             10
                        by OTT2 on 13 August 2015. The up(down)arrow indicate the rising(sinking)area of the airflow in(b)
              (由 SP 阶段带入雷达气象方程转化得到,回波强度                          上升气流控制,而下部则受下沉气流控制,云内水
               谱已经过距离订正,可用于不同高度相互比较)[图                           凝物基本为冰晶或雪花,沉降速度都较慢;该时段
               4(e)]可知,在过冷水适宜的-20~0 °C 高度层内,                     地面未观测到降水。
               雷达探测到了明显的双谱峰结构,这种双谱峰由过                                为进一步分析强对流云强盛时期的回波垂直
               冷水滴和霰同时构成,过冷水滴粒径较小对应左侧                            变化和物理特征,图 5 给出强对流云前半部分的雷
               的谱峰,而霰粒子相对尺寸较大则对应右侧的谱                             达观测量廓线,详细包含 Z 、V 、V 、σ 和 LDR 的
                                                                                              T
                                                                                          e
                                                                                                 A
                                                                                                     v
               峰(Shupe et al,2004;吴举秀等,2015;李玉莲等,                5%~95% 分位数和平均值廓线。分析廓线从上到下
               2019)。K-MRR 探测的降水时刻与 OTT2 观测的一                    的变化发现,强对流云内部主要是霰粒子与过冷水
               致,K-MRR 反演的近地面 R 也与 OTT2观测结果较                     冻撞使得粒子尺寸逐渐增大,表现为 Z 逐渐增大和
                                                                                                    e
               为一致。                                              V 逐渐减小。在高原上,强对流云降水也表现出亮
                                                                  T
                   对于强对流云后半部(15:15-16:45),云体的                    带特征,这与平原地区有所区别,即在 0 ℃层以
               强度和对流强度都显著减弱,云体中上部受微弱的                            下,在冰晶融化导致水凝物介电常数增大、密度集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