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107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200
明显的上升运动。 此时浅薄的西南涡是一个具有“暖涡”性质的低涡
“盆地中部型”对流触发前期(2013 年 6 月 29 日 系统,低涡的西北象限为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图 11
20:00)环境场特征表现为,700 hPa 为偏南风控制, (a)],从穿过锋区的垂直剖面图[图 11(b)]上可以
-1
风速普遍为 8~10 m·s ,沿着偏南气流在盆地西部 看到,低涡西侧的低层锋区上存在较强的上升运
-1
伴有明显的暖湿舌特征,暖湿舌轴线位于宜宾至绵 动,最大上升速度达-1. 2 Pa·s 。尽管对流发生
阳一线,其前沿延伸至盆地西北部,初始对流正是 前,盆地内也存在一定强度的对流抑制[图 4(b)],
沿着 700 hPa 暖湿舌轴线生成(图略);925~850 hPa 上述观测事实表明,开始阶段的对流正是在 700
高度内,风场上已经出现低涡系统,低涡中心位于 hPa 暖湿舌上、沿着暖涡外侧的低空锋区生成并组
盆地南部边沿,与假相当位温中心基本重合,表明 织成线状对流系统的。
-1
图11 “盆地中部型”暴雨过程对流初生前期(6月29日20:00)850 hPa风场(风向杆,单位:m·s )、假相当位温(等值线,
单位:K)、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彩色区,单位:dBZ)与地形(灰色阴影,单位:m)叠加(a)
及其沿28. 5°N的垂直剖面(b)
-1
(b)中红色等值线为假相当位温(单位:K),黑色等值线为垂直速度(单位:Pa·s ,实线为下沉运动,虚线为上升运动),
-1
矢量表示垂直纬圈环流(单位:m·s ),灰色阴影表示地形,黑色方框为触发对流的上升运动区
-1
Fig. 11 The overlay map of wind field(barb,unit:m·s )at 850 hPa,pseudo-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black contour,
unit:K)on 850 hPa,basic radar reflectivity(color area,unit:dBZ)and terrain(gray shade,unit:m)(a)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along 28. 5°N(b)during the prophase of initial stage(at 20:00 on 29 June)of convection for the Central Basin
Type heavy rain process. In Fig. 11(b),the red contour for pseudo-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unit:K),the
-1
black contour for vertical velocity(unit:Pa·s ,solid line indicating sinking motion,dashed line indicating
-1
ascending motion),the arrow for zonal circulation(unit:m·s ),the gray shaded area for terrain,
the area in the black box indicating the updraft zone triggering the convection
“盆地周边型”对流触发前期(2013 年 7 月 4 日 就是说,盆地内低层浅层斜压涡(风场几乎垂直于
-1
10:00),盆地内700 hPa风速大多只有2~4 m·s ,较 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并不是对流的直接触发系统,
“盆地西部型”和“盆地中部型”均明显偏弱,盆地西 从盆地北部入侵的冷空气与盆地边沿陡峭地形相
部为假相当位温的高值中心,高原北部开始出现较 互作用可能是这类对流性暴雨的主要触发机制。
强的假相当位温梯度,表明对流层中层的冷空气前 下面,来讨论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在对流系
沿已经越过秦岭-大巴山(图略);850 hPa(图 12)和 统的移动与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
925 hPa(图略)四川盆地西南部均存在低涡中心, 从前面的观测特征可以看到,“盆地西部型”对
低涡中心位置近乎重合,与“盆地中部型”不同,低 流系统表现出明显“右移风暴”特征,即对流系统几
涡中心并不是位于暖湿中心或暖湿舌上,而是位于 乎垂直于 700 hPa 流线向盆地东部移动,那么,对
假相当位温锋区上。上述观测事实表明,初始对流 流系统移动和组织的驱动因子是什么?比较 2013
并没有在对流层低切变线或低涡中心被触发,而是 年 6 月 20 日 03:00 和 01:00 的 850 hPa 以下风场可以
沿着西部山前地形触发的。从后文的分析(图 16) 看到,03:00,在线状对流系统东侧,850 hPa及其以
可以看到,随着进入盆地的冷空逐渐向南推进加 下高度的偏北气流已经越过龙泉山脉(图略);结合
强,对流系统也沿着地形边沿向南移动和加强。也 地面风场可以发现[图 13(a)],这支偏北气流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