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高原气象》2021年第5期
P. 213

高     原      气     象                                 40 卷
              1174
                 (2) 依据雷暴所处环境场的斜压锋生作用以                             10. 1007/978-1-935704-06-5-1.
             及热力条件的差异,将双流机场的雷暴过程分为冷                             Rakovec J,1989. Thunderstorms and hail[J]. Theoretical & Applied
                                                                   Climatology,40(4):179-186. DOI:10. 1007/BF00865969.
             平流强迫类、暖平流强迫类、斜压锋生类和弱平流
                                                                曹洁,高守亭,2008. 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位温[J]. 地球物理
             类。冷平流强迫类雷暴是高空西北冷空气起主导
                                                                   学 报 ,51(6):1651-1656. DOI:10. 3321/j. issn:0001-5733.
             作用,雷暴发生时双流机场多位于 500 hPa 槽后,
                                                                   2008. 06. 004.
             对流层中上层风向随高度逆转,温度场落后高度                              陈会芝,2003. 危险天气条件下的航空飞行与安全[D]. 成都:西南
             场。500 hPa 附近常为干层,近地面至 700 hPa 某一                      交通大学. DOI:10. 7666/d. y572519.
             层湿度条件相对较好。大气层结不稳定能量较强,                             成永勤,2001. 弱冷平流对双流机场雷暴的影响[J]. 四川气象,21
             形成的雷暴常伴有大风、冰雹或短时强降水。雷达                               (4):43-45,50. DOI:10. 3969/j. issn. 1674-2184. 2001. 04. 014.
                                                                关象石,1997. 国际和国家防雷技术标准简介[J]. 中国标准化,40
             回波图上表现为积状云和层状云混合性降水回波,
                                                                  (12):34.
             中心强度大。暖平流强迫类雷暴是强盛的偏南暖
                                                                何明霞,崔永,袁振,2008. 双流机场一次长时间雷暴天气的过程
             湿气流起主导作用,雷暴发生时双流机场多位于                                 分析[J]. 民航科技,(4):109-111.
             500 hPa 槽前,对流层中低层风向随高度顺转。层                         贾君,唐秀珍,2008. 双流机场气象观测经验总结[J]. 民航科技,
             结不稳定能量相对较弱,但层结整体湿润,故易形                               (4):114-116.
             成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雷暴天气。雷达回波图上                              李春生,2006. 雷暴—航空飞行的天敌[J]. 空中交通管理,12(1):
                                                                   38-39.
             表现为以层状云为主的降水回波,回波中分散着多
                                                                李洪勣,1984. 对温度平流计算公式的探讨[J]. 气象,34(11):17-
             个范围小、强度大的回波中心。斜压锋生类雷暴发                                20. DOI:10. 7519/j. issn. 1000-0526. 1984. 11. 005.
             生于中低层冷暖空气强烈交汇的背景下,雷暴发生                             李桑,龚道溢,2015. 1980-2010年中国南方雷暴频次的统计特征及
             时本场上空大气斜压性较强,锋生作用显著。850                               其变化[J]. 高原气象,34(2):503-514. DOI:10. 7522/j. issn.
             hPa 层多为偏北风,700 hPa 层多为偏南风,大气动                         1000-0534. 2013. 00171.
                                                                李毅,周继业,2007. 双流机场 2006 年夏季雷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
             力条件较好,易形成多种天气现象相混合的强对流
                                                                   特征分析[J]. 四川气象,27(S1):15-18.
             天气。雷达回波图上本场附近有由多个雷暴单体
                                                                李照荣,康凤琴,马胜萍,2005.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
             侧向排列、呈东北-西南向的弓形回波带。弱平流                                灾害学,20(2):83-88. DOI:10. 3969/j. issn. 1000-811X. 2005.
             类雷暴发生于大气斜压性弱的背景下,雷暴发生时                                02. 018.
             大气近似准正压状态,高空为纬向气流,锋生函数                             刘一群,2019. 雷暴天气的航空管制对策探讨[J]. 中国航班,65
                                                                  (7):81-81.
             小、温度平流不明显。大气水汽的水平分布较均
                                                                齐铎,袁美英,周奕含,等,2020. 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结构特征与
             匀,近地面高温高湿,低层有不稳定能量积累,当
                                                                   降水关系分析[J]. 高原气象,39(4):808-818. DOI:10. 7522/
             配合适当的触发机制,可克服对流抑制形成伴有雷                                j. issn. 1000-0534. 2019. 00078.
             阵雨、阵性大风的雷暴天气。雷达回波图上本场周                             冉心,2001. 双流机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初探[J]. 四川气
             围分散着许多范围小、强度弱的回波,典型特征不                                象,21(4):27-30,42. DOI:10. 3969/j. issn. 1674-2184. 2001.
             明显。                                                   04. 010.
                                                                戎辰,2016. 春秋季节中国东部海上气旋发展机制对比研究[D]. 南
                  此外,受资料长度限制,本文有关雷暴天气时
                                                                   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空特征的研究存在不足。由论文分析可见双流机                              沈杭锋,章元直,查贲,等,2015. 梅雨锋上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
             场在 3 月、9 月、10 月、甚至 11 月也有雷暴天气发                        的个例研究[J]. 大气科学,39(5):1025-1037. DOI:10. 3878/
             生,但发生次数较少。如果能使用 10 年或者更长                              j. issn. 1006-9895. 1410. 14212.
             时间的资料,将有利于研究结果的改进。                                 沈宏彬,陶祖钰,张义,2003. 成都双流机场一次多雷暴天气的雷
                                                                   达回波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1):58-67.
             参考文献:                                                 DOI:10. 3321/j. issn:0479-8023. 2003. 01. 010.
                                                                孙继松,戴建华,何立富,等,2014.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
             Cacciamani C,Battaglia F,Patruno P,et al,1995. A climatological  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M]. 北京:气象出版
                 study of thunderstorm activity in the Po Valley[J]. Theoretical  社,83-93.
                 & Applied Climatology,50(3-4):185-203. DOI:10. 1007/  王海东,万寒,吴正可,2014. 温州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研究[J].
                 BF00866116.                                       贵 州 气 象 ,38(1):31-33. DOI:10. 3969/j. issn. 1003-6598.
             Charles A D,2001. Severe convective storms——An overview[J].  2014. 01. 008.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8(50):257-308. DOI:  王建东,2005. 浅谈积雨云和雷暴对飞行的影响[J]. 空中交通管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