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高原气象》2021年第5期
P. 218
5 期 王宏斌等:江苏不同等级雾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1179
图1 江苏省基本气象站、探空站和浓雾野外观测试验点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basic weather stations,sounding stations and foggy field scientific experiment bases in Jiangsu Province
验,3 个站点空间上从北到南分布(图 1 中三角形试 200 m 和 50 m,且相对湿度大于 90%,同时结合 3 h
验点标出的位置),观测的雾过程时段见表 1,其 一次的天气现象资料进行判定,如果对应时刻有天
中,东海站共有 17 次强浓雾过程,其中包括 2017 气现象资料,还要判断其是否为雾,若是则该时刻
年 1 月 3-5 日的一次雾过程中强浓雾持续时间达 判断为雾,否则该时刻前一小时内均判断为没有雾
915 min,最低能见度仅 19 m,获取雾滴谱样本 发生。日界取 20:00,即当天 20:00 至次日 20:00 为
90120个;在淮安站观测到 2018年 11月 24-30日的 1 d,以避免 00:00 开始的一次雾过程被记为两次过
一次中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持续性强浓雾过程,淮 程。若 1 d 内累计出现雾时间超过 30 min,则认为
安站在 2018 年 11 月 26 日 18:30 至 30 日 08:35,强浓 该日为雾日;将一天内雾时刻累加,则可得到该日
雾持续时间达 1385 min,最低能见度仅 23 m,获取 发生雾的时长。
雾滴谱样本 221280 个,东海站同时进行了雾微物 3 不同等级雾的空间分布特征
理结构观测;金坛基地共开展了两次强浓雾过程观
测,但两次过程雾强度未达到特强浓雾。 对不同的雾日,一次雾过程的持续时间长短不
根据国家标准 GB/T 27964-2011,雾的预报等 一,因此利用雾时数来分析不同等级雾的分布特征
级分为轻雾、大雾、浓雾、强浓雾和特强浓雾 5 级, 更准确。图 2 所示为基于分钟级资料统计的 2013-
各等级雾能见度范围见表 2,其中以强浓雾和特强 2018 年江苏省年平均雾日数和雾时数空间分布。
浓雾对交通运输影响尤为显著,是交通部门重点关 由图 2 可见,雾日数和雾时数有两个高值区,一个
注的能见度范围。因此,文中只考虑能见度小于 位于南京北部-扬州南部-泰州地区,这一地区正好
1000 m 的雾,并分别统计分析大雾、浓雾、强浓雾 是长江沿线;另一高值区位于淮安、连云港、徐州
和特强浓雾 4 个等级雾的时空分布、边界层结构和 和盐城北部等淮河沿线及其以北地区,但宿迁地区
微物理特征。 为低值区。年平均雾时数超过 450 h 的站点有仪
在确定雾时,以能见度小于 1000 m、500 m、 征、邳州、丰县、淮安、灌南、新沂等 6 个站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