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高原气象》2021年第5期
P. 217

高     原      气     象                                 40 卷
              1178
             1990年以后明显减少,并表明这与气候变暖引起的                           利用 2010-2013 年发生在巴黎郊区的 23 次雾事件
             近地面相对湿度减小的趋势一致。国内外许多学                              的外场观测资料,分析了雾滴的数量、浓度和大小
             者也针对不同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Bendix,2002;                       特征及气溶胶粒子对雾微物理特征的影响。
             Cereceda and Schemenauer,1991;贺 皓 等 ,2004;             由于一个雾日内不同等级雾的持续时间从 1 h
             何 月 等 ,2015;Lee et al,2010;Shrestha et al,         到十几小时不等,且雾通常具有较快生成和爆发性

             2018;王宏斌等,2018;王丽萍等,2005,2006)。                    增长的特性,因此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资料统计雾
             陈潇潇等(2008)利用 1961-2005年我国 300个台站                   的持续时间较利用雾日资料可以更准确地表示雾
             的逐日雾资料及能见度资料,分析了不同等级雾日                             的时空分布特征,以便为公众和交通运输部门等提
             数的时空分布、雾开始生成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年                             供更精准的交通出行和管控依据。同时,目前针对
             代 际 变 化 等 特 征 。 吴 兑 等(2011)、陈 翔 翔 等                长时间不同等级雾的边界层结构和微物理结构特
             (2018)、付桂琴等(2013)、高红燕等(2013)、郑玉                    征的分析还较少,多为雾少量个例的观测分析。本
             萍和李景林(2008)利用站点雾日或定时观测的                            文利用 2013-2018 年江苏自动气象站的分钟级气
             02:00、08:00、14:00 和 20:00 的数据等对全国及不                象要素观测资料、探空站秒级探空资料和浓雾野外
             同地区的雾时空分布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科学试验观测站共 21 个浓雾过程的秒级雾滴谱资
             尹志聪等(2015)通过对气候序列进行重建,揭示了                          料分析江苏不同等级雾的分钟级时空分布、边界层
             华北和黄淮不同等级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指出                             结构及微物理结构特征。
             华北和黄淮地区雾日数基本为霾日数的一半,雾的                             2   资料来源与方法介绍
             空间尺度较大,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慕熙昱等
             (2018)利用南京禄口机场分钟级能见度资料分析                               采用江苏省 7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 2013年 1月 1
             表明禄口机场低能见度主要由雾造成,并分析了其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 6 年的 5 min 分辨率气象要
             他气象要素与能见度的关系,建立了低能见度预警                             素资料,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气温、降水等以
             模型。以上研究多是基于逐日或个别整点时次的                              及 3 h分辨率的天气现象资料,站点位置分布如图 1
             观测资料分析雾的时空分布特征,而随着社会经济                            [该图及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
             发展,交通管理部门等对高速公路精准管制的需求                             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 GS(2019)
             日益迫切,精准管制的难点之一在于缺乏导致交通                             1711 号的中国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所示。利用
             安全的低能见度天气精细化监测,因此需要基于高                             江苏省南京、徐州和射阳 3 个 L 波段雷达探空站秒
             时空分辨率资料提升对雾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                              级资料分析不同雾等级的边界层结构特征,探空站
             的认识,提取浓雾易发点和时段。                                    分布如图 1 中五角星所示,L 波段雷达探空一般为
                  雾过程中能见度的变化,本质上是主要是由于                          每天 07:15和 19:15放球进行观测,数据采集间隔为
             雾滴粒子的大小和浓度的变化造成的。为揭示雾                              1 s,垂直分辨率为5~8 m。

             的微观物理特征及生消机制,国内外许多学者                                   利用美国 DMT 公司生产的 FM-120 型雾滴谱
             (Hudson,1980;李 子 华 等 ,1995,1999,2001,              仪进行雾微物理结构的测量。FM-120 型雾滴谱仪
             2011;吴兑等,2007;刘端阳等,2009;Lu et al,                  是在 FM-100 型雾滴谱仪基础上改进的新一代产
             2013;Liu et al,2017;Boutle et al,2018)通过对不         品。与 FM-100 型雾滴谱仪相比,该雾滴谱仪测量
             同地区雾个例边界层和微物理结构进行观测和模                              的粒径范围不变,为 2~50 μm,但档位由 20 档(李
             拟,研究了雾的形成、消散机制以及微物理特征,                             子华等,2011)变为 30 档,在小粒径段分档更为细
             如李子华等(1995,1996)在重庆、南京等地开展了                        致,每档的上边界分别为 3,4,5,6,7,8,9,10,
             雾的观测试验,同时指出雾滴数密度和含水量明显                             11,12,13,14,16,18,20,22,24,26,28,30,
             增加、尺度明显增大、雾滴谱变宽,是导致雾体爆                             32,34,36,38,40,42,44,46,48和 50 μm。雾滴
             发性增强、能见度快速降低的原因(濮梅娟等,                              谱仪采样频率为 1 Hz,文中对雾滴谱数据进行
             2008)。Li et al(2019)从宏观、微物理和边界层结                   1 min 的平均。2014-2018 年分别在东海站、淮安
             构特征等方面对中国东部地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                              站、金坛交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简称“金坛基
             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Mazoyer et al(2019)                   地”)3个站点开展了共 21次强浓雾过程野外观测试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