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97

第 45 卷             崔    鹏,等: 动荷载下硅砂的破碎特性及吸能效应试验研究                               第 9 期

               明显  [30-31] ,颗粒更容易破碎   [32] ,表现为相同应变率水平下,变形随粒径增大而增大的特点,如图                           14  所示。
               此外,颗粒破碎后形成的碎屑填充于孔隙中,降低了试样孔隙比,同时破碎释放了颗粒的内孔隙,对试样
               压缩变形具有促进作用。


                     11    2.5−5.0 mm                             0.08
                     10    1.25−2.50 mm                                    314.65−325.52 s −1
                     9 8   0.60−1.25 mm                           0.06     220.33−227.53 s −1
                           <0.3 mm
                                                                           162.73−166.50 s
                                                                                     −1
                    Peak stress/MPa  7 6                         Strain  0.04


                     4 5                                          0.02
                     3                                              0
                                                                         0.60−1.25 mm
                     2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0−0.3 mm  1.25−2.50 mm  2.5−5.0 mm
                                   Strain rate/s −1
                         图 13    峰值应力与应变率的关系                                     Particle size/mm
                         Fig. 13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k          图 14    不同粒径下颗粒变形特性
                               stress and strain rate              Fig. 14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2.3    颗粒破碎及分形特征                                   100
                   作为一种典型的耗能材料,颗粒破碎对材                                    Total breakage
                                                                         Total potential
               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描述散体颗粒                                80
               的破碎特性,Hardin     [27]  在假定粒径小于    0.074 mm          60                      B p
               的颗粒不可破碎的前提下,从能量角度分析颗粒                             Cumulative percentage/%  0.074 mm
               破碎效应,并提出相对破碎率为:                                     40         Hardin [27]  Ultimate
                                     B t                                                grading
                                 B r =                 (6)         20                               Intial grading
                                     B p                                                      B t
               式中:B 为相对破碎率;B 为冲击前后颗粒破碎                              0
                                     t
                     r
                                                                   0.001    0.01    0.1      1       10
               量的差值;B 潜在破碎势,代表颗粒破碎潜力,
                          p
                                                                                Particle size/mm
               定义如图    15  所示。
                                                                        图 15    颗粒相对破碎率的定义
                   硅砂材料由形状各异及大小不一的颗粒组
                                                                   Fig. 15    Definition of particle relative breakage
               成,且具有明显的自相似结构特征。为描述颗粒
               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均匀程度,引入分形模型量化颗粒的分形特征。结合筛分试验及分形理论,假定试样
               中各颗粒具有相同的密度,进一步得到颗粒质量百分比与粒径的分形关系                                 [33] :
                                                            Å    ã γ
                                                              d i
                                                      P(d) =                                            (7)
                                                             d max
               式中:P(d) 为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比,d 为颗粒粒径,d                       x  为最大粒径,γ    为分形维数。
                                                       i
                                                                    ma

               2.3.1    颗粒破碎特征分析
                   颗粒破碎是指在外荷载作用下,颗粒发生结构的破裂或破损,分裂成多个粒径相等或不等的颗粒。
               Peters [34]  提出了破碎的  3  种类型,即破裂、破碎和研磨,如图             16  所示。压实过程中,骨架中的颗粒由于相
               互挤压作用发生破裂,并分裂成粒径不均的多个颗粒。此外,由于颗粒自身结构的初始缺陷,挤压过程
               中部分粘着于颗粒表面的碎屑容易脱落,导致大颗粒逐渐变小。因此,压实作用下颗粒通常表现出破裂
               与破碎两种类型,而研磨主要发生在粗颗粒的剪切作用面上。




                                                         093101-8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