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渔业研究》2025年第5期
P. 121

662                                  渔  业  研  究                                     第 47 卷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俗称多宝鱼,            的抗病性,旨在为大菱鲆高产抗病良种的培育提供
              原产于欧洲,自        1992  年引入中国后,逐渐成为沿                参考。
                                                     [1]
              海地区尤其是北方沿海的主要经济养殖品种 。随
                                                                1 材料与方法
              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
              菱鲆病害频发,尤其以细菌性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1.1 实验动物
              一直是制约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                               本实验所用的      8  个家系(A、B、C、D、E、F、
                [2]
              颈 。其中,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可引起                 G、H  家系)大菱鲆亲本均来自烟台天源水产有限
              大菱鲆的败血症,其急性感染会在                3~5 d  内造成大       公司,选同一时期性腺成熟且健康鱼繁殖家系后
                                             [3]
              量幼苗死亡,对水产养殖极其不利 。目前,鳗弧                           代。在   2023  年夏季,本团队成功构建了           F1  全同胞
              菌的防治方法仍然主要依赖化学药物,包括抗生                            家系。各家系先在单独育苗池内进行培育,再转入
              素、消毒剂等,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                           养殖池进行分池饲养,并对养殖池标记家系编号,
              存在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的问题。疫苗免疫是防控鳗                           选取  8  个家系共    480  尾大菱鲆进行实验。实验前,
              弧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对免疫鱼的规格有要求,                           各家系随机选取       6  尾,取其肾脏和脾脏组织,划线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平板,
              若幼苗规格太小,则不适合注射免疫,并且可能存
                                                               并于  28 ℃  培养,确保大菱鲆无鳗弧菌感染。中国
              在副作用。因此,通过家系选育结合现代生物技术
                                                               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大菱鲆(尤其是苗期)病害
                                                               委员会批准动物实验,批准编码为               2022012。
              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
                                [4]
                                                                1.2 鳗弧菌攻毒试验
                  在鲆鲽类抗病育种方面,日本科学家开展了牙
                                                                   本实验所用的鳗弧菌(VAM003)菌株由本团
              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淋巴囊肿病毒病品
                                                               队保存鉴定。将鳗弧菌培养于              28 ℃、胰蛋白胨大
              种培育的研究,通过标记牙鲆基因组中淋巴囊肿病
                                                               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B)培养基内。将培
              毒病抗性基因筛选出抗病家系              [5-7] ;国内科研团队
                                                               养的菌液离心,根据预实验结果,使用磷酸盐缓冲
              也利用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建立了抗鳗弧菌病群
                                                               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将菌液
              体,筛选出牙鲆抗鳗弧菌家系              [8-10] ;之后,以牙鲆
                                                               浓度调整至半致死浓度            10  CFU/mL [14] (攻毒浓
                                                                                       6
              抗鳗弧菌家系为亲本杂交选育出牙鲆抗迟缓爱德华
                                                               度) 。每家系随机选取         60  尾大菱鲆,采用背部肌
              菌(Edwardsiella tarda)家系   [11-13] 。马爱军等 [14]  通
                                                               肉注射法,对每尾大菱鲆注射              0.1 mL  菌液,每天
              过家系选育技术从         30  个大菱鲆二代选育家系中初
                                                               观察并记录各组大菱鲆的死亡情况。
              步筛选出     5  个抗鳗弧菌家系;郭建丽等           [15]  采用微
                                                                1.3 免疫因子活性测定
              卫 星 分 子 标 记 技 术 分 析 确 定 了      Sma-USC141  和
                                                                   分别选取感染前(对照组)和感染后                24 h(根
              FF0911  两个大菱鲆抗鳗弧菌微卫星位点。目前已                                 [14]
                                                               据前期实验        和预实验的结果,发现大菱鲆感染
              报道的抗病育种研究主要是在人工感染实验后,以
                                                               鳗弧菌后的死亡时间一般发生在感染早期,高峰期
              幼鱼生长性能、死亡历时和死亡率为指标,进行大                           一般在   48 h  左右,在感染后      72~96 h  后趋于稳定,
              菱鲆抗鳗弧菌家系选育,尚无从免疫应答方面分析
                                                               不再发生死亡。因此,选择              24 h  作为取样时间
              大菱鲆抗鳗弧菌家系特征和抗病性的报道。                              点)的大菱鲆,在每个时间点,对各家系随机选
                  因此,本研究以初步筛选的大菱鲆抗鳗弧菌家                         取  5  尾,尾静脉取血后,将血液于            4 ℃  静置  24 h,
              系为基础,开展大菱鲆抗鳗弧菌病选育家系的筛                            待血液分层后,分离出上层血清并−80 ℃                保存,进
              选工作,并分析免疫相关基因(il-1β、mx、nkef、                     行免疫因子活性测定。
              tnf-α、 il8r、 tlr5、 mhc-Ⅰ、 mhc-Ⅱ、 IgM、 tcr、           免疫因子包括血清补体            C3、LZM   和  ACP  酶
              cd4  和  cd8)的表达差异;通过人工感染鳗弧菌,                     活性,分别采用血清补体            C3  活性检测试剂盒、溶
              比较不同家系的死亡率差异,分析幼鱼免疫因子                            菌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
              [  补体  C3、溶菌酶(Lysozyme,LZM) 和酸性磷                 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进行
              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     和免疫基因在感            测定。
              染前后的变化量,筛选出大菱鲆抗鳗弧菌病相关                             1.4 免疫基因表达变化测定
              免疫基因,并从免疫应答模式角度评价筛选家系                                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应答免疫基因(il-1β、mx、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