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渔业研究》2025年第5期
P. 120

渔业研究 2025,47(5) :661 − 670                                           http://www.hyyysci.com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DOI:10.14012/j.jfr.2025033


                杜普贺,夏苏东,王会林,等. 大菱鲆抗鳗弧菌急性感染家系的筛选和免疫表达分析[J]. 渔业研究,2025,47(5) :661 − 670.
                Du P H,Xia S D,Wang H L,et al. Screening of acute Vibrio anguillarum-resistant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families and integrated
                immune expression profiling[J].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2025,47(5) :661 − 670.

                           大菱鲆抗鳗弧菌急性感染家系的筛选和

                                                 免疫表达分析



                          杜普贺 ,夏苏东 ,王会林 ,高    夏 ,黄智慧 ,李    杰                                  2*
                                  1,2
                                                                                  2
                                                           2
                                               1
                                                                      2
                                            (1.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 300384;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
                                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背景】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重要病
                  原,其发病迅速,致死率高。感染鳗弧菌的大菱鲆幼苗在                             2~3 d  内的死亡率可达       80%  以上,
                  严重影响了大菱鲆养殖产业的发展。【目的】筛选出大菱鲆抗鳗弧菌免疫相关基因和抗病家
                  系。【方法】本研究选取             8  个不同家系(A~H)的大菱鲆,通过人工感染实验,比较不同家
                  系感染鳗弧菌后的成活率,并分析                    12  个大菱鲆免疫相关基因(il-1β、mx、nkef、tnf-α、
                  il8r、tlr5、mhc-Ⅰ、mhc-Ⅱ、IgM、tcr、cd4         和  cd8)和   3  个免疫因子     [  补体  C3、溶菌酶
                  (LZM)和酸性磷酸酶(ACP)]               在鳗弧菌感染前期的作用。【结果】攻毒结果显示,大部
                  分感染鳗弧菌的大菱鲆在              2~3 d  内死亡;在感染       10 d  后,A  家系存活率为       13.15%,G  家系
                  存活率为     10.52%,其余家系全部死亡。免疫因子测定结果显示,在攻毒                            24 h  时,D、F   家系
                  补体   C3  含量显著升高(P<0.05) ,A、G           家系   ACP  活性显著升高(P<0.05) 。免疫相关基
                  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结果显示,在攻毒                                24 h  后,A  家系   tnf-α、
                  tlr5、tcr、cd4、cd8   基因显著上调,其中          tlr5  基因上调约    7  倍,cd8  基因上调约      20  倍;G  家
                  系  mx、tnf-α、tlr5、tcr、cd4、cd8    基因显著上调,其中           tlr5  基因上调约    2  倍,tcr 基因上调
                  约  8  倍。整体来说,攻毒后          A、G   家系免疫系统强协同响应,预示其能快速识别病原、募集
                  免疫细胞并启动特异性杀伤;结合攻毒后两家系的群体存活率结果来看,A、G                                       家系对鳗弧
                  菌感染的抵抗能力最强,可作为鳗弧菌的高抗病潜力家系。C、E                                家系   il-1β、tcr、cd8  基因
                  显著上调,F       家系补体     C3  含量和   il-1β、mx、tnf-α  基因显著上调,H         家系  il-1β、tlr5、tnf-α
                  基因显著上调,但其他通路(如                 il8r、cd4  等)应答平缓,免疫激活呈现局部通路优势;在
                  鳗弧菌感染前期,C、E            和  F  家系依赖单一、局部通路抵御感染,其免疫应答的广度与深度
                  均弱于    A、G   家系,推测其对鳗弧菌的抗病性为中度。B、D                       家系在攻毒后仅少数基因(如
                  D  家系  il-1β 等)微弱响应,免疫通路激活整体滞后,对鳗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最弱。【结论】综
                  上所述,A、G        家系更适合作为抗鳗弧菌急性感染的家系群体,并从这些家系中初步筛选出
                  6  个对鳗弧菌感染较为敏感的免疫基因(mx、tnf-α、tlr5、tcr、cd4                      和  cd8) ,并可作为大菱
                  鲆抗鳗弧菌家系选育的标记基因,为选育大菱鲆抗性品种提供理论数据。
                  关键词:大菱鲆;鳗弧菌;抗病性状;免疫应答
                  中图分类号:S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 9848 (2025) 05 − 0661 − 10


                   收稿日期:2025-03-19    修回日期:2025-06-1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400401)
                   第一作者:杜普贺,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渔业发展。E-mail: 1337636727@qq.com
                   通信作者:李 杰,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鱼类流行病学与免疫防治。E-mail: lijie@ysfri.ac.cn
              ©《渔业研究》编辑部。本文为使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的开放获取作品。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