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渔业研究》2025年第5期
        P. 122
     第 5 期               杜普贺等: 大菱鲆抗鳗弧菌急性感染家系的筛选和免疫表达分析                                      663
              nkef、tnf-α、il8r、tlr5)和特异性免疫基因(mhc-Ⅰ、             D、F  家系攻毒组补体        C3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mhc-Ⅱ、IgM、tcr、cd4、cd8)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0.05) ,说明攻毒刺激可能激活这些家系的补
              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体系统,促使补体         C3  大量生成或释放      [17-18] ;其余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在感染前(对照                家系(A、B、C、E、G、H)攻毒组与对照组补
              组)和感染后       24 h,分别随机捞取       5  尾各家系大菱         体  C3  含量无显著差异,推测攻毒对其补体激活效
              鲆,取头肾组织,暂存放于             RNA  保存液中(Trans-        应不明显,或存在独特免疫调控机制;D、E                    家系
              Gen) ,随后转入−80 ℃      保存,参考总       RNA  提取试       攻毒组补体     C3  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 ,
              剂盒(TransGen)说明书提取组织的              RNA,将提         说明不同家系大菱鲆存在遗传差异(图                    2a) 。攻
              取的   1.0 μg  总  RNA  反转录为  cDNA(TOYOBO) ,        毒后,各家系       LZM  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TM
              以此为模板,使用        SYBR  Green Realtime PCR Mas-    (P>0.05) ,A、C、D     家系攻毒组      LZM  酶活性均
              ter Mix  试剂盒(TOYOBO)进行        qRT-PCR  定量检       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 ,反映出不同家系对
              测。本研究所使用的引物参考                Liu  等 [16]  的研究,   攻毒的   LZM  应答存在差异,可能与家系固有免疫
              以  β-actin  为内参基因,采用      2 –ΔΔCt  法计算在人工感       基础及攻毒后的免疫激活程度有关(图                   2b) 。攻
              染前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毒后,A、G     家系攻毒组       ACP  酶活性显著高于对
               1.5 数据分析                                        照组和其他家系(P<0.05) ,提示攻毒可能诱导这
                  实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n=5)表示,利                        两个家系的     ACP  酶活性增强,或许与免疫细胞的
              用  Graph Pad Prism 9.5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t 检验      吞噬、消化等功能激活相关             [19] ;其余家系攻毒组
              并绘制图表,P<0.05       为显著性差异。
                                                               ACP  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 ,
               2 结果与分析                                         E  家系攻毒组     ACP  酶活性显著低于         B、C、D、
                                                               F  和  H  家系(P<0.05) ,说明不同家系对攻毒的
               2.1 大菱鲆鳗弧菌感染实验
                                                               ACP  响应存在遗传背景差异(图            2c) 。
                  各家系幼鱼在攻毒后的存活率数据见图                  1。在
                                                                2.3 先天性免疫应答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攻毒后第     2  天,B  家系死亡数量最高,其次是            E  家
                                                                   大菱鲆感染前和感染鳗弧菌             24 h  后,先天性
              系,其他家系也陆续出现死亡;感染后第                      4  天,
                                                               免疫应答基因相对表达量如图                3  所示。攻毒组
              B、C、D、E、F、H         家系全部死亡,A          家系和
                                                               il-1β 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
              G  家系逐步趋于稳定;感染后第              10  天,A  家系存
                                                               且  G、F、H   家系  il-1β 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
              活率为    13.15%,G  家系存活率为       10.52%,其余家
                                                               他家系(P<0.05) ,说明攻毒普遍激活              il-1β 介导
              系存活率均为       0%。
                                                               的炎症通路,不同家系激活程度有差异,其中
                    100
                                    A 家系       E 家系              家系上调约        倍,免疫应答最强烈(图              3a) 。
                                                                            20
                                   Family A    Family E        G  各家系  il8r、nkef 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
                                               F 家系
                                   B 家系
                     80
                    存活率/% Survival rate  60  C 家系  G 家系        无显著差异(P>0.05) ;不同家系间,E、G               mx 基
                                   Family B
                                               Family F
                                                                                                       家系
                                               Family G
                                   Family C
                                                               il8r、nkef 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家系(P<
                                               H 家系
                                   D 家系
                                               Family H
                                   Family D
                                                                                          家系攻毒组
                                                               0.05) (图
                                                                         3b、图
                                                                               3d) 。F、G
                     40
                     20                                        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家系(P<
                                                               0.05) ,且  G  家系  mx 基因上调最明显,提示攻毒
                      0                                        仅在这两个家系中有效地激活             mx 抗病毒通路     [20-22] ;
                             2     4     6     8    10
                                   时间/d Time                   其他家系响应弱,提示该家系在攻毒后可能侧重抗
                图 1    人工感染鳗弧菌后    8  个家系大菱鲆幼鱼生存曲线             病毒免疫通路激活,与其他家系的免疫响应方向有
              Fig. 1    Survival curve of juvenile S. maximus in 8 families  别(图  3c) 。A、G、H  家系攻毒组  tlr5 基因相对
                     after artificial infection with V. anguillarum  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家系(P<0.05) ,其
               2.2 免疫因子的活性测定                                   中  A  家系上调最显著,上调约           8  倍,提示攻毒主
                  利用试剂盒测定补体           C3  含量和   LZM、ACP        要激活这三个家系        tlr5  介导的模式识别通路,A         家
              酶活性,得出       8  个家系的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     系免疫识别应答最突出(图             3e) 。攻毒组     tnf-α  基





